作者👨🏿🔬:陈昶道 发布时间:2022-11-28 来源:富达平台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在中期选举基本落下帷幕之时,围绕G20峰会展开的外交动作又将各界视野拉回到国际事务中。国际事务在拜登政府的前半程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比重,一方面,“美国回来了”的路线要求华盛顿努力修补在全球盟友中的公信力,并在不断变化的新冠疫情中灵活调整其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另一方面,诸如2021年阿富汗撤军以及2022年俄乌冲突等影响深远的突发事件也随时挑战着拜登政府的外交能力。
尽管共和党的中期选举表现远不如预期👩🎨,但其仍以微弱优势赢得了众议院多数🙈✤。早在中期选举之前,已经有不少共和党议员在俄乌问题、中美关系等关键外交议题上反对过拜登政府的政策,其中包括刚刚宣布将角逐众议院议长的凯文·麦卡锡。因此🔇,若不出意外🥪,拜登政府的下半程外交行动将面临众议院的掣肘,使美国未来两年的外交政策蒙上更多不确定性。
最大争议
美对乌援助熄火?
在所有外交议题中,两党异议最集中的莫过于已经持续9个月的俄乌冲突。据Political新闻网报道,迄今为止拜登政府已向基辅提供或承诺520亿美元的援助👳♀️,而这场已夺去数十万人生命的武装冲突仍未出现任何缓和迹象。随着国内通胀高企、堕胎议题引发巨大争议,美国民众对这场千里之外的冲突的关心显著下降。
此前的报道中来自Morning Consult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民众最为关心的中期选举议题中🐨,俄乌冲突仅处于最后一个梯队🙍🧔🏿,受到的关注显著少于国内经济、暴力犯罪💁🏻♀️、枪支政策、移民与堕胎等国内议题。
美国援乌物资正在装机👩🏻🔬,来源:美国之声
与此同时,两党支持者关于对乌援助的看法也由3月份的基本一致逐渐演变为大相径庭。《华尔街日报》在11月3日发布的民调数据显示🪆,约 30% 的受访者表示拜登政府在帮助乌克兰方面做得太多,这一比例显著高于3月的6%👂🏽💇🏿♂️。其中,共和党选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在三月份的调查中,仅有6%的共和党选民表示拜登政府为乌克兰提供了过多援助,但这一比例目前已飙升至48%🤘🏼;相应的🧑🦼,认为美国在帮助乌克兰方面做得不够的共和党选民比例从3月份的61%下降到17%。
“乌克兰需要打他们自己的仗🙍🏿♂️,我们本就该置身事外🙆🏽♂️。更何况,我们还面临着犯罪🏦、通货膨胀等严重的问题,政府需要首先照顾自己国家的人民🧎🏻♀️➡️。”一位来自密苏里州的共和党人对《华尔街日报》表示。
在如此民意的驱动下,共和党议员对现有援乌政策的质疑也逐渐密集。其中🥘🅱️,部分与前总统特朗普关系密切的议员经常直接质疑援乌行动本身,他们往往表现出民粹主义或孤立主义的倾向😉,认为美国纳税人并不负有保卫乌克兰的义务,并且质疑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只会加剧战火的扩散。
就在中期选举刚刚结束不久,一枚疑似来自乌克兰的S-300防空导弹在拦截俄罗斯导弹时误落入波兰境内,造成两名波兰公民身亡🛷。尽管仍未得到乌克兰官方的承认,但这一事件自然成为了共和党议员攻击援乌政策的武器。佐治亚州议员马乔里·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表示:“我们必须制止则连斯基向美国纳税人索取金钱和武器的行为,他正试图将我们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不能再为乌克兰提供资金,是时候结束战争了✬。”格林此前还在特拉华州的一次特朗普支持者集会上表示🥣,“在共和党领导下,我们不会再给乌克兰一分钱。”
她的意见代表了相当部分共和党内保守派议员。此外👨🏼🎤,特朗普长子小特朗普也发布推文称:既然是乌克兰的导弹袭击了我们的盟友波兰,那么我们能否停止花费上百亿美元武装这样的部队🤜🏻?”
在疑似乌克兰防空导弹误击波兰后,特朗普长子发表推特称:“既然是乌克兰的导弹袭击了我们的盟友波兰,那么我们能否停止花费上百亿美元武装这样的部队”
共和党的所谓“建制派”则总体支持援乌👮🏼♀️🧝♀️。以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为代表的“建制派”的看法🚹,认为对乌克兰的援助是必要的🤭,需要质疑的是援助的金额是否合理、方式是否恰当,以及是否受到足够的监管🐉。此前↖️,麦卡锡在专访中表示🙇🏽,若共和党赢下众议院,他们将不会“为乌克兰开出空头支票”🤾🏿。这一言论曾被解读为暂停或者减少对乌援助🔋,一度引起轩然大波。但麦卡锡随后对CNN解释道,他非常支持乌克兰,但认为应该“推动援助资金问责制的落实”😕。
可能担任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的共和党人迈克尔·麦考尔 (Michael McCaul)在采访中告诉彭博电视台🦶🏼🚎,他希望一方面向乌克兰输送更强大的武器,但也“在资金方面进行更多的监督和问责。”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些共和党人赞成参议员兰德·保罗 (Rand Paul) 今年早些时候起草的一项措施,指定一名监察长来监督援乌资金的使用情况⛑。这一措施在今年4月未能随国会的援乌法案一起获批,但随着共和党人拿下众议院控制权🧚🏿🏃,这一措施很可能将得到落实。
随着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共和党议员在中期选举中普遍表现欠佳⚪️,其左右共和党内部对乌立场的能力尚且存疑🏜,遑论在共和党仅微弱领先的众议院中改变对乌援助大局♿️。除了这些立场偏右的共和党议员,在其政治光谱以左的大部分议员都对援助乌克兰本身没有异议。
因此连一向不会给出判断的美联社都在文章中表示🌘🈷️,国会短期内终止美国对乌克兰的财政和军事支持的风险很小。在未来两年🧑🏽🔬🙏🏿,美国给予乌克兰的大力援助难见“熄火”可能性,共和党议员更可能采取增加监管措施、加强问责和追踪制度等措施👴🏼,拖缓新的援乌计划通过立法的过程👰🏿♀️⁉️,阻碍大额援助资金轻易获得批准。
对华政策
两党不多的共识
过去两年,中美之间暂时结束了特朗普执政后期的紧张对峙,随着两国元首在G20峰会期间实现了首次线下会晤𓀍,双方高层官员重新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发生“新冷战”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但是,随着对华态度更加激进的共和党人控制了众议院,中美关系前景蒙上了更多不确定性🐰。
在拜登政府的前半程👨🏻🌾,中美关系虽然没有出现类似2018年“贸易战”的“大风大浪”,但美方在特定议题上仍不断挑战着双方的政治互信。与此同时,中美两国也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民主党大力推进的全球议题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前景🤾🏻♀️,两国之间仍然是“有话可说”的。
相较特朗普政府基于现实主义立场在贸易差额🧓🏽、地缘政治等领域对华展现出强硬态度📊。拜登政府则更关注在科技竞争和价值观等自由主义色彩浓厚的议题上攻击中国🐕🦺,同时也继承了前任的印太安全和经济合作框架,更加注重依靠全球盟友对华施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
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面😹🤷🏻♂️,来源:《华盛顿邮报》
对华保持强硬态度是两党少有的坚定共识🕣,这一共识并不会因为中期选举而被削弱,甚至在深陷“政治极化”困扰的整个美国社会中🖖🏽👶🏿,这一主张也成为了某种社会共识🫳🏻。据《外交家》报道🧙🏽♂️,从 2018 年到 2022 年👶🏿,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人从 45%上升到82%,而那些将中国列为美国最大敌人的人从11%增加到49%。该报道还梳理了中期选举期间两党竞选广告中的“中国元素”🙎♂️,并分析指出,“中国”成为了两党互相攻击甚至诬陷的一个重要抓手,许多广告的典型内容便是指责政治对手利用中国的钱致富,同时将美国的工作岗位转移到海外🫥。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政客们在处理对华政策时将面临更狭窄的决策空间🏊♀️,在两党激烈角逐的过程中📔,没人愿意背上“过于软弱”的指责。今年6月,曾有多方信源称拜登政府考虑是否取消部分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对华关税,以减缓国内通胀的影响🧎♂️👩🔧。
据《纽约时报》报道,商业团体和一些经济学家一直在向政府施压📏,有研究称此举每年可以为美国家庭节约797美元。尽管包括贸易代表戴琪等人之后否认了这一估算结果,但这至少表示在民主党政府内仍有理性思考对华政策的声音和可能的政策变动空间。外交关系委员会在研究报告中表示🧏🏽♂️,随着共和党夺回对众议院的控制,这种重新对中美关系的重新思考基本沦为泡影🚣🏿,任何对华姿态的放松都会被视作软弱🔠,从而招致反对党的抨击和阻碍。
拜登视察洛杉矶港,背景是两艘隶属于长荣海运集团的集装箱船,来源🤞🏿👨🏽🎓:《纽约时报》
拜登政府并未如前任一样过分强调中美间的贸易差额,但却继承了特朗普时期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敌意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今年10月,拜登政府刚刚宣布了“迄今为止最为严格的”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措施,旨在制止中国获得先进的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
此举不仅获得了两党的一致支持🤹🏼♀️😖,包括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在内的共和党人还表示♍️👨🎤,商务部和相关美国企业对此类出口限制落实不够到位,若朝野上下坚决执行出口限制🏎,将“极大打击中国的战略计划🐧。”CNBC也在报道中表示🧃,共和党人对科技供应链,尤其是高科技供应链的审查只会比民主党政府更加严格,中国企业未来只会面临更大压力。
“在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方面✊,共和党和民主党完全一致,他们不太一致的是🎀,是否要说服合作伙伴保持对华一致态度。”CNBC援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Martin Chorzempa的话表示,很多共和党人认为与盟友协调一致是浪费时间🧑🏻🦱,他们只想单独行动,但这会与美国盟友产生很多摩擦💬,并可能导致技术政策发生更多混乱🤟🏻🧙🏻、破坏性的变化。
今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罗西窜访我国台湾地区,来源🕖:CNN
拜登政府同样继承了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框架,意图通过加强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强化对华地缘政治施压👨🏿💻。与此同时,华盛顿也从未放弃在涉台议题上做文章🧑🦽➡️。《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援引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S. Glaser)的话表示,中美之间“根本性的游戏规则”不会改变,如果要说中期选举为中美关系带来了什么明显改变的话🏊🏼,那就是➜,在“承诺军事保台”的问题上,共和党人更支持对中国的战略明确性,而非目前的‘战略模糊政策’🤽🏿。
与此同时👇🏼,未来很可能接替佩罗西担任众议院议长的凯文·麦卡锡表示🤚,他未来将对台湾进行访问🔝,若这一说法最终落实为行动,那么中美关系势必将面临更多迫近“红线”的危急时刻🙎🏿♂️。
不过,随着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摇摆州共和党人普遍“失势”,两国间存在的潜在合作空间客观上也有所扩大,伦敦研究机构查塔姆研究所美国和美洲项目负责人莱斯利·文贾穆里对《纽约时报》表示:“(共和党内)否认气候变化的那帮人也被自动剥夺了发声平台,这意味着华盛顿与北京在这一领域合作和竞争的雄心将继续下去🧟♀️。”中美之间的理性沟通渠道可能保持畅通、更少受到激进的民粹主义势力影响👨🏻⚖️,两国可以更努力减少致命的“战略误判”发生概率♗。
全球视野
谁是美国政治的插曲
相较中美关系这一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话题,以及俄乌冲突这一近年来欧洲爆发的最大安全危机😰,拜登政府后半程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外交政策受中期选举的影响相对较小🤝。过去两年,拜登政府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向全球盟友证明“美国回来了”,在亲特朗普的政治势力相对失势的背景下,未来两年本届政府这一最重要的外交议题已经难以被打断。
卡内基和平研究会在一篇专栏报道中总结了中期选举结果对美国在世界各地外交政策的可能影响。该报道认为👱♂️,除了对华关系⚫️,对印关系也是两党能够基本达成一致的议题🧏🏼♂️。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无论是哪个党派控制美国政坛,都不会减少对印度的战略扶持,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韩国、日本等亚太地区盟国👨🏽🦰。相应的☮️💁🏼,两党在维持甚至增加本已庞大的军事预算以及向海外盟友提供军事援助方面基本一致。这笔钱去向的细节和政策可能有待商榷,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和武器将继续流向以色列和美国在全球的其他盟友👩🏿🦰。
美日印澳四国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来源🏎:美联社
尽管近期中东地区出现了不少突发事件,如伊朗国内大规模抗议运动,沙特不顾美国反对实施石油减产等🧑🏿🎨🧍♂️,但两党在中东问题上的看法总体上仍是相似的。总部在阿联酋的英文媒体《国家报》在报道中举例指出,两党都了解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盟国的战略重要性,也同样对欧佩克的减产决定以及沙特与美国之间的“口水战”感到不安🧛🏽♀️🐩。该报道还称,鉴于伊核协议恢复与否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伊朗手里🪤,且在伊朗国内抗议运动持续不断🦙🌧、以及其向俄军输送无人机的背景下🍖,无论哪个党都不可能实质性推动伊核协议恢复进程🤷🏽♀️。因此🧛🏻♂️,华盛顿的中东政策仍将基本保持不变🚇。
相较中期选举结果在事实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其反映出的美国社会意识和结构更令西欧国家关心。《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表示✫,在近期瑞典和意大利的选举中,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表现出色🏃♂️➡️。因此👲🏽,尽管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政客在中期选举中失势,欧洲民众仍担心“特朗普主义”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该报道援引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巴黎办事处高级副总裁亚历山德拉·德霍普·谢费的话表示,欧洲民众普遍担心美国政治和文化已经表现出长期的“特朗普化”:即严重两极分化怀疑民主选举的有效性,以及与包括欧洲盟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战略脱钩’🤙。这种担忧在特朗普正式宣布参院2024年大选后更甚😑,“让我们面对现实,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这将比2016-2020时期更糟,”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中心负责人罗莎·巴尔福说🔌。“我认为欧洲人所关心的所有国际事务都会被彻底颠覆🎏。”
特朗普于11月15日宣布将参与2024年总统选举
由是观之,在政治程序层面🧫,共和党对众议院的控制或许并不意味着美国主要外交政策将发生明显转变,结束G20会议的拜登也吃下了定心丸〽️,马不停蹄地会见盟国领导人重申“美国回来了”的承诺。但真正关键的是,在美国社会已经深陷“极化”困境的当下,这样的光景还能维持多久呢?诚如马歇尔基金会巴黎办事处高级副总裁亚历山德拉·德霍普·谢费在法国《世界报》上发表的文章所述:“欧洲人普遍担心的是,在如今的美国政治文化中,似乎拜登才是插曲,而非特朗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