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ily 发布时间:2021-10-09 来源😕: 富达平台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摘要
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这是继3月阿拉斯加会晤和7月天津会晤之后,中美高层在年内举行的第三次会晤。经过前期接触,此次会晤的积极的语境和善意源自于中美双方对彼此立场和底线的清晰👷🏻♂️,管控分歧下的中美关系似乎也在朝着愈加“现实”的方式前进❓🦹🏼。
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
“积极”的会晤🤟🏼:中美元首线上峰会颇受关注
此次闭门会晤是杨洁篪与沙利文在阿拉斯加会晤之后的又一次面对面。会晤在苏黎世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举行👰♂️,长达6小时💾。从中美双方发布的声明来看🐻❄️🏤,此次会晤的主要目的是围绕9月10日中美元首通话所达成的共识继续对接🤜🏽🕶,并重点就以下三方面内容交换意见。
杨洁篪与沙利文举行会晤的苏黎世机场凯悦酒店外景👠。图片来源:美联社🏌🏻♂️。
其一是双方依然持有分歧的领域。根据双方的声明,杨洁篪就台湾、香港、新疆、西藏、人权和海洋争端等问题阐明了中方的立场,而沙利文就中国在人权‼️、新疆🌥、香港、南海和台湾问题上的行动表达了美方的关切。虽然两份声明都没有谈及所讨论领域的具体细节,但这一环节存在的本身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方“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的共同意愿。
其二是双方存在共同利益的领域🦷。在9月10日的通话中,习主席就提到了中美两国可以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推进协调与合作🤵🏼♀️🧗🏼♀️。而在此次会晤中,气候变化领域就是双方对话的一大重点🎞。《纽约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沙利文在会晤中特别以气候变化为例🧓,强调了中美双方在这类重大跨国挑战中的共同利益,并反对了将双边争端与中美在这类议题上的合作相联系。
其三是双方更高级别的会晤安排🌟。此次会晤结束后,一位美国资深官员率先向媒体透露,中美双方已在原则上达成一致,同意在年底前举办中美领导人的线上峰会。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Jen Psaki)也向记者表示,此次会晤的结果是双方同意在非常高的级别继续对话,且美方相信领导层的参与是其负责任地管控与中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关领导人会晤的时间🕺🏼、形式等具体细节目前仍在研究中。
相较于3月阿拉斯加会晤的激烈交锋和7月天津会晤的成果寥寥,此次苏黎世会晤在中美双方各自的语境中都显得更加积极🙆🏽♀️🚶♀️➡️,这说明会晤取得了一定成效👮♂️。
《美国之音》援引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在背景简报会上的发言称,此次会晤与阿拉斯加会晤在基调上很不相同𓀏,双方摆脱了往常“谈话要点”的束缚🙎🏽🏂,进行了“坦诚”和“广泛”的讨论。路透社采访的另一位美国官员也称,此次对话是迄今为止拜登政府与北京之间在元首层级之下“最有意义和最具实质性的接触”🥷🏼🥇,为避免双方误判提供了基础。这位官员还补充说♧,华盛顿希望这将成为双方“今后会面的模板”🏋🏻♂️。
10月6日,沙利文离开苏黎世机场凯悦酒店。图片来源:路透社。
《南华早报》则采访到了一位知悉会晤细节的中国消息人士。他表示,此次会晤到结束时都没有出现阿拉斯加会晤时的对抗性语气🔏🤽🏻♀️,会晤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声明也称此次会晤是“建设性的”😧👦🏻,且中方重视“拜登总统近期关于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
10月6日🌃,杨洁篪及随行代表团离开苏黎世机场凯悦酒店👩🍼。图片来源:美联社🧙🏽♀️。
除了对此次会晤给予正面评价外🚴🏻🫄🏼,各大外媒还非常关注年底前可能进行的中美领导人线上峰会。很早之前,外界就曾有一些猜测,认为10月底在意大利举行的G20峰会是两国领导人进行面对面会谈的可能地点。但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中方官员已经通报,习主席目前没有亲自出席G20峰会的计划。不过🧑🏿🦲,《日经新闻》发自纽约的一篇报道就指出➔👘,杨洁篪与沙利文安排双边峰会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虽然中方目前还未证实🏊🏼,但美方率先透露的线上峰会计划被普遍视为此次会晤的一项重大成果🚴🏿♂️,至少彰显了美方的意图💖。《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评价称,这是“富有成效的一步”⛎,因为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外交是促进双方沟通的关键。
此次会晤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和9月10日中美领导人的通话有很大关联。根据CNN的报道,一位参与会晤的美国官员表示,他们之前一直“对无法与中国同行进行真正深入🥚、有意义的对话感到沮丧”🚴🏿♀️。而两国领导人的9月通话谈到了要“确保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这也成为了此次会晤的要义所在🙅🏼♂️🙎🏽♀️。这位官员还表示,杨洁篪和沙利文在此次交流中真正做到了来回对话😛,这种对话方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解读“善意”🥌☁️:中美关系就此回暖?
综合各大外媒对此次会晤的评价,再联系近来孟晚舟的回国🪁、戴琪的“再挂钩”演讲等事件,美国的一系列动作似乎是在对华释放善意信号🏋🏽♀️。但是🧮🥹,如果基于此就判断中美关系将要回暖,那恐怕还是有些盲目乐观。
拜登政府之所以选择在对华政策上进行调整,主要是因为在其执政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并没有像美国设想的那样作出改变,尽管明显地在气候问题上双方有点合拍。阿拉斯加和天津的会晤让美国意识到之前的对华政策行不通。但考虑到美国国内的舆论环境👦🏼,这样的调整终究是有限度的。就如《外交政策》的评论所说🛂,美国正在“威慑和化解冲突之间走一条艰难的路”。
而此次苏黎世会晤的最大意义是,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双方官员愿意建立沟通渠道进行意见交换🤷🏼♀️。这些交换并不要求对方完全认同🧑🏿✈️,但是对于管控分歧👋🗞、减少误判有着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为更高层次的机制性对话开拓空间🎵👩🏼🎤。
图片来源:路透社👨❤️👨。
但需要意识到,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依然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在双方发布的声明中就有所体现。中国在声明中明确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提出“走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路”。然而,美国在声明中两次提及“负责任地竞争”,同时强调管理双边关系中的风险🧑🏽🎓。这与其近来的多次表态一致。此外,美国还在声明中表示将继续投资其国家实力,并与盟友和伙伴密切合作,这与拜登上台以来的政策导向也相吻合。可见,美国对华的基本认识和战略方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向《美国之音》坦言📳🧏🏻,虽然中美双方在努力为其领导人见面创造条件⛔,但她不认为最新的会晤对中美关系来说是“重新开始、重新启动或解冻”𓀋🏂🏽。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美国官员也驳斥了“解冻”的说法,仅表示这是具有“实质性和建设性的”一步💂🏿♀️。而引用美国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的话来说,中美两国只是在经过九个月的你来我往之后,清楚了对方的立场和底线🌁😵,接触起来“更加现实🤚🏽,少一些挑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