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亦林👱🏿♀️、子一等 发布时间🫃🏻:2021-11-18 来源:富达平台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摘要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6日上午🌂,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各界期待中举行了视频会晤,就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其中🥭,TW问题、经贸议题、RQ议题等都纳入了双方坦率的交流议程🦖🧒🏻。然而一些敏感议题上,中美有共识也有各自的侧重,但本次峰会还是向外界展现了持续开放沟通符合国际社会预期的积极信号🟧📢,中美关系要实现重大突破仍需要在一些议题上两国努力相向而行。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话题丰富 管控冲突:两国元首会谈信号积极
这场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持续了近四小时,于北京时间约12时30分结束,超出预计时长约半小时。
与此前中美高层会晤明显不同的是🕵🏻♀️👩🏿🦱,元首会面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氛围开始。中国领导人表示“虽然不如面对面会谈,但我很高兴见到我的老朋友”🤙🏿。与之对应😖,美国总统拜登也引用了自己担任副总统期间应邀访华时的经历,甚至表示自己与中国领导人相处的时间远胜于其他国家领导人👩🍼。
综合各国媒体对此次元首会晤的评价👨🔧,大多采用“降温”、“缓解紧张关系”之类的语汇,肯定中美双方一改前期高层会晤中的强硬姿态💁🏼。英国《卫报》将这场会晤评价为拜登就任总统以来最实质性的讨论,尤其是在中美关系特别紧张的时期举行🧑🏼🏭。
WSJ相关文章分析,此次会晤显示了两国领导人寻求沟通以避免冲突的意图🧙🏼♀️,并试图平息自拜登就任以来两国外交往来中的对抗行动🖐🏽🫲🏻。虽然没有产生任何重大决议,但是包括阿富汗、朝鲜、伊朗、TW👩🌾、RQ和气候合作等议题都纳入了元首会晤的议程🏦。Politico相关报道指出,三个半小时的虚拟会议是中美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尊重、坦率和公开”的讨论平衡了两国在TW和RQ问题上可预见的分歧🚄🧛🏼♀️,并为未来的会谈铺平道路。
图片来源👋🏼:Reuters🤦🏼♀️。
曾在奥巴马政府任职、现供职于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的丹尼·拉塞尔(Danny Russel)认为🐃,中美正处于“一些转变发生”的时刻✍️,两位元首都对中美关系有明显不满🧔🏿♀️,并且都非常清楚中美关系一旦转向公开的冲突🏌🏿♀️,将会使双方都无法承受。
事实上🫴🏿,在此次元首会晤之前🐦,中美双方已经尝试为两国关系设置“护栏”🌱。对此🤵🏻♂️,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中美关系分析师阿里·韦恩(Ali Wynne)表示,中美元首都清晰地认识到激烈竞争(intensifying competition)和无约束的较量(unconstrained rivalry)之间的界限是微乎其微的。
作为本次视频会晤的发起者🎫,拜登始终坚持中美两国之间“必须形成一些共识性的‘护栏’”,避免中美关系转向冲突。在设置护栏的基础上,中美两国应在保持清晰坦率的沟通机制讨论双方分歧↩️,并在利益交汇的议题上共同努力。与之类似🧜♀️,中方也在会谈中明确表达了对两国凝聚共识🪴、积极行动💠、推动中美关系朝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期待🧘🏽♀️。
根据《NYTimes》最新披露的信息和中方相关媒体报道🧝🏻,此次峰会前,中美两国同意放宽对记者的限制,这一举动缓解了特朗普执政最后一年两国在媒体问题上的对抗姿态🍯。在媒体问题上,中美达成的共识包括:第一,中美双方相互保障现任常驻记者在遵守防疫规定前提下可以正常往返对方国家🍷;第二✸,美方承诺为中国记者颁发一年多次入境签证,并立即启动国内程序解决中国记者签证停留期问题🧙🏼♀️🚷;第三,双方将依法依规对等审批新任常驻记者签证。
美国相关官员表示,放宽对记者的限制是两国数月谈判的结果,旨在解决中美之间均在全球范围内谋求经济实力和公共关系优势下👈🏼,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
在元首会晤结束之后,在贸易方面又传来了利好的消息——根据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于当地时间11月16日做出的第21-154号判决意见书,裁定特朗普任期内第10101号公告为非法𓀄,宣布恢复双面太阳能组件的201关税豁免权🤰🏿,并将此前征收的关税退回相关企业。虽然司法层面的判决不能直接与两国元首会晤联系起来,但其仍为解决中美经贸问题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定位有共识,也各有侧重💕:中美关系需更多相向而行
正如与会前各方预计的相同,此次视频会晤并未发布联合声明,这也意味着中美关系的走向没有迎来根本性的转变。从此次会晤来看,中美关系调整主要受限于双方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认知不同。
其一,对两国关系定位管控竞争避免冲突是共识🤟🏽,中方侧重合作共赢,美方侧重负责竞争🏭。
根据新华社报道,中方对于中美关系的定位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点原则基础上👨🏿🚀,对此美方始终坚持中美关系“战略竞争”性质不变🚹。前五角大楼官员德鲁·汤普森(Drew Thompson)在接受《FT》采访时表示✋,此次会晤的目标就是“稳定关系和管理竞争,不一定要解决问题”。可见美方并不寻求中美关系的突破性竞争,相反追寻的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即在保持开放沟通的前提下👳🏿🧙🏼,该合作时合作,该竞争时竞争🧯,该对抗时对抗。双边关系定位的不同见解既是过去中美高层会晤产生激烈讨论的根本原因,也是中美关系走向设置“护栏”的背景。美国前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温斯顿·罗德 (Winston Lord) 表示👮🏼♂️,双方都承认彼此间存在真正的分歧👨🏼💼,但保持和平🧑💼、在界限内并且不想陷入战争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The Jakarta Post。
其二,两国的外交理念共识在于全球挑战中的大国责任,而核心议题上各有侧重🥇🙅♀️。
在元首会晤中☀️,中方再次重申“中美应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并鼓励世界各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与之相对的是,拜登坚持继续“捍卫自己的利益与价值🫲🏽,与盟友和伙伴一同确保二十一世纪的道路向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体系前进”。外交理念的各有侧重将会对中美关系调整的幅度和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核心议题🌑,如何“自然”地归入护栏,若是在归入标准上没有高度共识🍶,护栏的作用是亡羊补牢还是未雨绸缪仍旧是一个问题。
TW议题上,中美双方都作出了各自有所侧重的表态🧎🏻♀️。中国领导人通过“划红线”的方式,强调“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ZF”。对此👊🏼🌄,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新闻简报,拜登在此次会晤中表示,美国仍然致力于“一个中国”原则🤲🏻,但重复着美国对台政策是在三报一法六保证指导下的这一模板式的提法,并明确表示“强烈反对单方面改变TW现状的行动,否则就是破坏TW海峡的和平和稳定。”而在TW问题引发关注之际,《udn.com》15日报道称,TW与美国将在中美元首会晤结束后举行“美台政治军事对话”(Pol-Mil Talks)和“国防检讨会谈(DRTS)”两场对话🧑🏿⚖️,就区域安全、两岸关系🍾、军售等事项沟通讨论✈️。
经贸议题上,虽然国务院通告明确其纳入了双方领导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会晤议程,但具体细节并未公布。元首会晤前😪,美国经贸界对这场会晤抱以重大期待。根据《SCMP》报道,包括美国进出口商协会、美国商会在内的20多个美国商业团体于上周五共同致函美国商务部门,敦促美国降低对华关税,称关税已经使美国进口商损失超过1100亿美元👝。
尽管如此,从已经公布的细节来看,两国领导人在经贸问题上互相交换了观点💅,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也各有强调♟。目前综合中美双方媒体的报道,两国元首会晤谈到了中美通过“快捷通道”(fast-tract)进一步促进中美经贸往来的话题。根据新华社通稿😮,中方重视美国工商界人士希望中方提供来华便利的需求👩❤️👨,已同意实施升级版的“快捷通道”🤫。对此,在华美国商会主席格雷格·吉利根(Greg Gilligan)在接受《SCMP》采访时称🙆🏽♂️,“这是我们数月来一直与中国政府沟通的结果,也很高兴中方将其列为优先事项”。但美国白宫针对此次会晤的声明中并未提到这一细节,相关媒体对此报道也较少🏦。
根据BBC转引Reuters的报道,拜登在中美经贸问题上强调他需要“保护美国工人和工业……免受不公正贸易和经济行为的影响”🚥,而中国领导人则要求美国“停止利用国家安全概念来打压中国企业👰🏿♂️。”
图片来源:BBC🏋🏿♂️。
在经贸分歧背后,隐含着拜登政府通过重振美国产业政策加强与中国竞争的政策内核🦹🏿。就在两位领导人会晤的前一天,拜登刚刚签署了一份总价值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振兴美国在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投资🌸。据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拜登在签署法案的时候称,这份法案将“让明年成为未来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比中国更快的头一年——在未来数十年中𓀆,我们都将拥有最好的道路🤨、桥梁、港口和机场🙍🏽♀️。”
此外,RQ议题成为拜登应对国内政治压力的解决方案。AP报道,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在近期的一份公开声明中指责拜登为了追求中美气候合作而在RQ问题上让步。因此为了坚持促进和捍卫民主、RQ的核心价值观🧏🏻♂️,拜登也在元首会晤中将一系列涉及中国内政的问题以“RQ”为名纳入发言议程。中国领导人对此的回应也秉持着中方的一贯立场,即愿意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就RQ问题对话,但我们不赞成借RQ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其三,中美双方对此次视频会谈结果的表述在交流的形式和意义上具有高度共识,而在成效评估上💇,美方刻意降低调门。根据新华社报道,中方认为此次会晤是坦率、建设性👨🏿🎤🧚♀️、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有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增加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相比之下,美国白宫的声明更强调拜登向中方领导人坦率和直接地介绍美国的战略意图和优先事项🏃🏻♀️🔲,坚持继续捍卫美国利益和价值观以及自由、开放和公平的国际体系。因此,在诸如CNN、《NYTimes》等媒体报道中,虽然认可这场“广泛而实质性的”视频会晤⛲️👨🏿🏭,但也提到中美关系未实现重大突破,因此对两国关系后续发展🧶、尤其是在TW问题上,仍然持谨慎的观望态度👈🏽。
图片来源🫵🏽:RTE🤳🏼。
另外💆🏻,对两国首脑关系的认知的共识在于双方都重视以往交往的历史🧜🏿♀️,中方侧重善意与友情🆙,美方则侧重内压与现实。
此次会晤中🙇🏼,中美双方元首都简单回顾了彼此过去的交往,这一回顾显然表明了两国元首相互之间具有长时间打交道的历史。曾在奥巴马任内负责亚洲事务的高级外交官员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认为🏋🏽♀️,双方元首在开幕式的表述更像是寻找“叙事高地”(narrative high ground)⌚️👱🏽♂️;从《Fox News》的相关报道不难推断其所代表的偏保守的媒体关于先前拜登“公务关系”的表述是建构一个对应二者之间存在着交往“友情”这一事实的叙事框架🏨。这一建构也部分地反映了拜登所遭遇的国内政治压力促使其不得不从美国国内政治“现实”考虑中美关系。
因此,从目前已公布的信息来看🥉,这场被称为“坦率的”“富有成效的”元首会晤还不足以直接推动中美关系转向,但是双方释放的为未来行为制定“道路规则”的意愿还是起到了缓解冲突的作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列夫·纳赫曼(Lev Nachman)认为,“气候变化和贸易是双方都有望找到合作基础的话题”,而中美之间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奥运会或TW等更具争议性的话题上,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而不会导致僵局🦹♀️。”虽然实质性的进展很难靠一次元首会晤达成结果,但坦率而通畅的高层沟通本身便是找寻合作基础的方式。正如中方媒体所说⚡️,中美两国相向而行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使命,元首把舵引航才能引领中美巨轮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