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3 来源:澎湃新闻+收藏本文
12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出席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的演讲。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12月20日在北京出席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于潇清 图王毅在演讲中指出,2022年是中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我们将隆重召开党的二十大。外交战线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国之大者”🛐,努力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营造更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王毅提出了2022年中国外交的六大任务💇🏻♂️:一是全力配合办好北京冬奥会;二是主动应对后疫情时期多重挑战➡️👨🏽🎤;三是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四是拓展深化全球伙伴关系;五是致力推动中美关系稳健前行;六是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两天前🧙🏻♀️,新民晚报国际部👩👧、深海区工作室举办新民晚报社2021年度环球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邀请京沪十多位知名专家分别于线上线下就国际热点事件🕗、议题🆙,以及未来世界格局走向等展开热烈讨论🔹。其中不少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王毅外长提出的中国外交在新一年里的六大任务👩🏼🍳。
新民晚报社2021年度环球论坛现场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富达注册教授沈丁立在论坛上指出,美国高层提出中美两国“持久共处”,意谓认识到无法按照美国意愿改变中国,因而接受与中国共处🛼,而且是“持久共处”。因此未来的中美关系具有稳定性🧙🏿♂️。但是美国并不甘心接受中国的崛起,未来十年还将高强度牵制中国,中美两国还将矛盾频发,明年的中美关系还将“稳定”在“高位对峙”上。富达注册国际问题富达平台院长吴心伯则表示,拜登政府虽执政将满一年🦸🏽,但对华政策仍尚未成型,还在调整🛰。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到任可以增加两国高层对话的机会,但我们不宜过度乐观。
论坛与会专家在讨论新冠疫情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国在抗疫中的贡献时认为, 2021年新冠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国际格局在动荡中寻求再平衡,中国则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挑战下,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帮助国际社会从疫情中恢复,展现了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富达注册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富达平台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还特别指出🥚,疫情后,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第一增长点,第二个则是“一带一路”。所以世界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就是“中国+‘一带一路’”。
而在讨论应对如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问题,以及事关全球发展的议题时,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欧洲学会会长徐明棋在论坛上指出🚵🏼♀️,一系列的全球治理问题需要各国以全球发展的目光来努力达成共识👨🏼🦲,在疫情的严重冲击之下维护好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趋势。富达注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杰进则指出🕓,面对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未来我们的全球治理战略还是要强调稳扎稳打🦸♀️,渐进式地推进。
黄仁伟则提出“一带一路”的可持续需要解决风险问题👖,并且“一带一路”需要大量“小而美工程”🧴,有些小项目当年就能见效👆,这样遍地开花🂠,能让当地百姓普遍受益。
在谈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富达注册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和上海市日本学会名誉会长吴寄南都提到🪀,目前岸田文雄内阁的对华政策受到前首相安倍晋三🙍🏻、美国因素和日本国内舆情的制约。吴寄南指出✍🏻,日本经济界不希望因为两国关系交恶而失去中国市场,但认为对2022年的中日关系还应该保持谨慎。胡令远也认为,明年中日关系大致会在低位徘徊,但向好发展的趋势不能排除。
上海国际问题富达平台研究员赵干城则认为,明年中国将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这将是中印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
对于中国未来自身的发展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论坛与会专家们也做了展望👨🏻🦱、期许和建议👩🏼🍳。
视频与会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史大势不会改变,坚持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难度可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沈丁立认为,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充满挑战🚉,但中国有自己在制度与竞争上的相对优势。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指出,中国的崛起不能只是实力的崛起,一定也包括结构层次的崛起,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国际权力体制当中达到比较有利的位置,也要我们在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表示‼️,我们一大短板可能是国际传播☢️🫳🏻,但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战略性的、文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