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闲 发布时间:2023-06-0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收藏本文
许闲 教授
富达注册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富达平台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保险科技实验室主任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产品已经成为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各保险公司高度重视保险产品创新,围绕社会风险管理的重点领域及人民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不断丰富保险产品责任,完善服务场景⛓,保险产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由中国银保传媒主办的“守正与突围——2023保险产品创新大会”上,富达注册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富达平台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发布《2023中国保险市场产品发展洞察报告》🦹,该报告通过研究监管政策🚛、分析市场保险产品数据,梳理当前中国保险市场产品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并对保险产品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 人身险产品监管发展趋势 ” 注重细分人群金融科普教育, 数字化转型赋能消费者保护
保险业消费者保护工作开展聚焦“一老一少一新”重点人群,不断强调要给予这三类人群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科普和风险提示🤎。针对不同细分人群的消费特点✝️🫵🏻,保险行业协会倡导保险公司要从消费者根本利益出发🪇🪪,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宣传手段,持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升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保险业消费者保护工作也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一方面😠,更加强调“消保+科技”模式👨🍳,建立消保数据基础👨🏻🎤,运用科技监控消费者保护工作开展,对重大投诉风险进行预警。另一方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消保工作不断推进智能技术及移动应用适老化改造,积极排查老年群体运用智能技术高频场景和具体困难,逐项制定解决措施,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信息披露更规范🙅、细致, 更强调风险提示
2023年的新政策对所有设计类型的人身险产品信息披露都进行了更为全面说明🩲,要求产品信息披露渠道要更官方,对产品的基本责任信息披露要求进行了扩充,在措辞和表述上更为规范,更利于产品信息披露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助于提升产品透明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披露还对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产品的利益演示进行更细致、明确规定,首次提出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同时取消高👳🏻、中、低三档演示利率表述🌬,调低演示利率水平,合理引导保险消费者预期。在风险提示、风险告知和回访的条款中,更加强调要确保消费者知悉相关产品的投资风险,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重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
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聚焦赔付率低🩴、佣金畸高等突出问题,设定最低赔付率要求,要求险企对连续3年保费收入超过500万元但平均赔付率低于50%的短期意外险产品进行费率调整,整改赔付率过低🥳🦷、定价不合理的产品👨🏻🦯➡️,提高意外险杠杆🧑🏼🤝🧑🏼,保障消费者利益,督促保险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关于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业务的监管政策也在陆续出台🕥,要求保险公司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要求,提供简明易懂➜、安全稳健◽️、长期保值增值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全客户权益保护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 保险产品发展分析与洞察 ” 重疾险
■扩大保障群体🙏🏿🌝,开拓非标体市场
重疾险近几年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各保险公司对健康体客群的挖掘已接近极限🪫。长期以来,亚健康人群和次标体人群数量庞大,但保险公司对于这类高风险人群往往采取谨慎的态度而不予承保🧎🏻♂️➡️。为了解决这一市场痛点,多家保险公司尝试开发针对非标体人群的重疾险💅,推动重疾险创新,满足亚健康人群的疾病保险需求。
■存量市场挖掘,加高家庭经济支柱保额杠杆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民众逐渐意识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经济支柱因患病倒下,对家庭的冲击会非常大。部分产品加高了重疾保障额度,覆盖重疾高额治疗费用,减轻重疾对家庭经济的负面影响🏛。
■增值服务更加丰富
在责任之外,增值服务也是重疾险产品的主要竞争力之一。保险公司更加注重增值服务的客户体验🔢🧔,提供以健康管理为主的差异化增值服务🤦🏻,并由单一的预防🧑🏼🚒、就医绿通等服务向涵盖预防🌘、就诊🌖、治疗和康复全流程的增值服务体系转变☁️。如在疾病预防方面提供科普🧑🏽🎤、视频问诊;在就诊方面提供就医绿通♞↘️、健康管家、诊疗方案解析🥷🏿、专家门诊预约、就医陪诊、二次诊疗;在治疗方面提供病房安排、预约加急、异地就医协助;在康复方面提供康复指导和上门护理等🤾🏽。
医疗险
■扩充责任范围🏦,提升产品竞争力
医疗险产品放宽了可保责任范围🔣,消费者需要自付的费用减少💬,有助于提升消费者满足感和产品竞争力🚝。与原有产品相比,新增医疗险产品免责条款减少,免赔额降低✵,提供特药责任产品覆盖的特药种类扩充🤛🏽☝️,提供重疾住院责任产品覆盖的重疾种类增加,愈加注重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的保障。
商业医疗险以保障健康体为主,对于非标体群体大多拒之门外,为了弥补这一群体的保障空白🎨,惠民保应运而生,并给商业医疗保险带来了一定冲击🫶🏽。对比惠民保,商业医疗险特药责任覆盖不足。另外,商业医疗险的投保门槛高🥒,惠民保的一大优点是投保门槛低,投保不限年龄,带病投保不受限制;而目前大多商业医疗险产品仅允许无既往症、65岁以下的健康群体参保或首次投保🕶。综上,未来商业医疗保险仍有发展空间,保险公司应重视保障特药责任的产品不够多◻️、对非标体人群保障不足等发展难点。
■重视术后护理和特药垫付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更多医疗险产品提供增值服务🚶➡️🦫,且服务种类增多🖐🏽,主要包括就医服务、药品服务、咨询服务和护理服务等🏤。与原有产品相比🌀,新增医疗险产品中增加了对护理服务、特药服务等增值服务的提供,愈加重视术后护理服务🧘🏿♂️、特药垫付服务😋,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服务。
意外险
■降低理赔门槛
一方面,《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要求意外险产品费率与赔付率等指标挂钩,回溯综合赔付率☯️、费用率等;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意外事故后往往更需要意外医疗保障⚂。因此,近期包含高额意外医疗责任和自费医疗责任的意外险产品比例提高🐈,更好地补偿被保人发生意外后的相关治疗费用。同时😋,意外险逐渐降低理赔门槛,零免赔额意外险产品增多。
■赔付杠杆提高
意外险进一步回归保障本质,在费率无太大变化的基础上提高了额外赔付保额,让被保险人获得更充分保障。
■传染病相关责任减少
一方面🪦,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对民众的健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保险公司为了顺应客户的传染病保障需求✊🏻🧜🏿♂️,纷纷在意外险的设计中加入了传染病相关责任👩🏻🦯;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受政策影响,新冠相关保险产品开始逐步下架👰,而意外险产品中传染病责任也相应退出了保险的历史舞台🤰。
其他趋势与发现
■护理保险是大势所趋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中老年人的风险保障意识和购买力在不断增强,中老年人就医、护理等需求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但目前适合中老年人的保险产品供给有限,社会医疗保险仅满足基本医疗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医疗风险保障需求,助力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保险产品🚵🏿♂️。
适老健康险通常最高可投保年龄较大,健康告知宽松🤾🏽♀️,让更多老年人可享受健康保障🦷。护理保险的出现可有效缓解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减轻家庭护理费用的支出负担🤼,随着我国婴儿潮出生的人群退休,护理保险将展现巨大的市场潜力🙅🏼♂️。
■惠民保开放投保限制惠及民众,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覆盖灵活就业人群
近年来,惠民保开放投保限制、税优健康险扩容惠及民众🤞🏿,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覆盖灵活就业人群。惠民保有效衔接基本医疗保险,聚焦重大疾病保障和高额医疗费用补偿,有效缓解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对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税优健康险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健康保险意识和健康保险需求,能够有效降低自付医疗费用👨✈️,丰富对既往症患病人群、老年人群的保险保障👮🏽♂️。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丰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障选择,有效巩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丰富优质保险产品供给
保险业长期存在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保险公司应深度挖掘消费者风险保障痛点,根据不同需求细分客群🙅🧒🏼,并定制化产品,充分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进一步丰富优质保险产品供给→,提升保险产品供给侧质量。
// 保险产品创新建议 ”
在保险产品方面🤾♂️,降低投保理赔门槛,积极应对预定利率下调💒,保障客户利益。例如,从健康险角度,放松投保限制🥰,扩大保障客群;从意外险角度👨👩👧👦,适当放松理赔限制长期险😢:可采取“保证+浮动收益”应对预定利率下调🏇🏽。
在增值服务方面,丰富健康与养老服务🙍🏽♂️,提高客户体验感与获得感👨🏼🌾,包括围绕多元化养老需求提供更丰富的增值服务;促进健康险与健康管理进一步融合。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以客户为中心,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包括:加强消费者保护🌥,让保险更友好;细分客户群体,让责任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加强代理人业务能力培训,针对客户需求提供适合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