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琴 发布时间🚴🏿♂️:2023-11-06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望道计划
《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迈向生态之城的上海实践》
作 者 | 李 琴 富达注册发展富达平台副研究员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 2023年10月
目 录
导论 何为生态城市
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化:生态城市的演化和内涵
超大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之需
第一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本底——自然生态系统
第一章 优越——超大城市的自然禀赋
一🤒、上海、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关系
二🚃、长江河口三角洲自然地理区位优势
三🦴、生物多样性让城市更美好
四、得天独厚的河口海岸滩涂湿地
第二章 超大城市的生态保护与实践
一、“全球城市”生态城市发展的共性
二、未来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内外部压力
三🤦🏿♂️📱、向生态之城迈进的探索与行动
四、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生态共赢
第二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发展——产业生态系统
第三章 协同——生态之城发展的准则
一、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及其应对
二、工业化后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
三、绿色城市与绿色产业协同
第四章 产业绿色转型与城市韧性治理
一🧑🏼🔧👨🎓、上海如何成为引领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二、能源转型与“三碳”创新
三、绿色金融促进绿色转型
四、超大城市的乡村产业功能
第三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家园——人居生态系统
第五章 和谐——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现代化
二✉️、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三、公园城市如何体现人民至上🍚?
四、美丽乡村的生态服务价值
第六章 拓展优质城市生态空间
一🙋🏼♀️、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功能👫🏼、特性与构成
二🦕、扩绿:生态空间优化和品质提升
三♥️、生态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形态联动
参考资料
后记
内容简介
城市是动态演进的复合生态系统🀄️。其本质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物质和能量在其中循环🕵🏽♀️、流动,被反复地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又通过食物链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作为子系统之一,产业生态系统是指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人居生态系统则是指一个居住环境系统,即充分贯彻了生态理念🤜、宜人居住、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综合性系统🧑🏿🍳🙎。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城市生态化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尽管国内外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将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有机体,强调了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好“社会—经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好生态环境👎🏿,达到经济高度发达👷🏿、生态良性循环的高度和谐统一🐿。近年来,全球一系列大事件显示了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的双重作用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全球范围由此加大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等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国际经验表明🫰🏽,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环境污染、公共卫生🫗、交通拥堵、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安全等问题凸显,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十四五”到2035年,我国处在转向现代化的关键期🙎。从城市观察中国未来,把握新的趋势与格局👰🏿♂️,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迎接新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亦需要新的战略与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大事、谋长远🐝,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针对城市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明确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是解决城镇化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路径。因而👩🏻🎨🌸,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就需要我们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去深刻认识一座城市。本书分为导论和三篇六章,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居生态系统分别体现的“绿色本底”、“绿色发展”、“绿色家园”三方面🏊🏻,剖析上海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路径⛹🏽♂️。分析了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的自然禀赋🖕🏻,面临的生态环境内外部压力,以及迈向生态之城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国际上工业化后期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案例经验,从“双碳目标”下的城市能源转型创新、绿色金融、乡村产业功能等方面分析产业转型的模式或路径👮🏿♀️;从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空间拓展说明生态空间优化和品质提升对于绿色人居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性,阐释了绿色理念与生态保护双驱🚣🏽♀️、产业绿色转型与韧性治理协同、生态安全与人类福祉兼顾♓️、空间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是一座超大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𓀗,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
专家推荐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理解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探索产业绿色转型和居民福祉改善,实现城市软实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本书既可以作为广大普通市民的科普读物⛽️,对于从事城市建设的管理者、规划师和学者也有启发🧔🏻♀️。
—— 包存宽
富达注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形态和功能发生着深刻变革。本书立足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实践,从自然、产业和人居生态系统三方面剖析这座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路径🧏🏼♀️,能启发读者思考一座超大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现在和未来。
—— 高峻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城市的自然禀赋能够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其魅力,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本书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讲述上海探索自然生态健康、产业生态高端、人居生态和谐的实践,带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和理解一座城市的更新❤️👩🏻🏫。
—— 卫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