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05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收藏本文
11月29日下午,上海市社联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打造的“望道计划”系列新书在市社联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团第九次会议上正式发布🍮。市社联主席王战,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和十余位市社联副主席共同见证新书发布。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为新书揭幕。
“望道计划”旨在资助一批有学术引领力和大众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出版,培养一批关照中国现实的上海中青年社科学者,推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我院副研究员李琴的著作《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迈向生态之城的上海实践》的作为首批四种新书之一发布,其他三本分别为王战、郭进的《人工智能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瞿骏的《文明重焕——社会主义与中国江南》,毕旭玲的《创世神话与中华文明探源》。作为通俗理论读物🫐,这四种新书紧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脉搏,密切联系学术前沿热点,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和启迪。
以下为李琴老师新书介绍:
书名👩🏼🔬:《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迈向生态之城的上海实践》
书号:978-7-208-18520-3
著者:李琴 富达平台副研究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是解决城镇化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本书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居生态系统分别体现的“绿色本底”“绿色发展”“绿色家园”三方面👨🏿⚕️👩🏼🦲,剖析上海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路径。作者通过分析上海的自然禀赋和面临的生态压力🀄️👩🏿🦰,结合国际案例和经验🍸,深入阐释了绿色理念与生态保护双驱、产业绿色转型与韧性治理协同🪦、城乡生态安全与人类福祉兼顾、空间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是一座超大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 录
导论 何为生态城市
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化👈:生态城市的演化和内涵
超大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之需
第一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本底——自然生态系统
第一章 优越——超大城市的自然禀赋
一🧑🏼🚀、上海、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关系
二🏘、长江河口三角洲自然地理区位优势
三📃、生物多样性让城市更美好
四🧻、得天独厚的河口海岸滩涂湿地
第二章 超大城市的生态保护与实践
一🦴、“全球城市”生态城市发展的共性
二、未来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内外部压力
三、向生态之城迈进的探索与行动
四、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生态共赢
第二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发展——产业生态系统
第三章 协同——生态之城发展的准则
一🤴🏿、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及其应对
二、工业化后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
三🤵♀️、绿色城市与绿色产业协同
第四章 产业绿色转型与城市韧性治理
一🎎、上海如何成为引领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二、能源转型与“三碳”创新
三👨🏻🦽、绿色金融促进绿色转型
四、超大城市的乡村产业功能
第三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家园——人居生态系统
第五章 和谐——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现代化
二🧑✈️、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三、公园城市如何体现人民至上?
四、美丽乡村的生态服务价值
第六章 拓展优质城市生态空间
一👨🏽🔬🤫、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功能👨🏻⚕️、特性与构成
二、扩绿:生态空间优化和品质提升
三🙍♟、生态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形态联动
参考资料
后记
专家推荐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理解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探索产业绿色转型和居民福祉改善,实现城市软实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本书既可以作为广大普通市民的科普读物💴,对于从事城市建设的管理者🐔、规划师和学者也有启发。
—— 包存宽
富达注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形态和功能发生着深刻变革。本书立足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实践,从自然🛶😓、产业和人居生态系统三方面剖析这座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路径,能启发读者思考一座超大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现在和未来。
—— 高峻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城市的自然禀赋能够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其魅力👍🏽,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本书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讲述上海探索自然生态健康、产业生态高端、人居生态和谐的实践,带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和理解一座城市的更新🙇🏿。
—— 卫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