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9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和应对通缩风险
连平 |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央行自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表明短期内对资本外流的担忧已让位于稳增长👦🏿。今年来📸,中国经济指标走弱🤦🏿♂️👩🏽🎤,潜在通缩风险上升,融资成本仍较高。降息有利于巩固去年底降息的作用,缓解企业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估计调整后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变化不大,银行存贷利差收窄约22-25个基点👨🏼🍳,净息差收窄约15-18个基点。存款利率上浮扩大到1.3倍,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存款保险条例年内正式推出的可能性较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积极推进。未来货币政策稳健偏松,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调空间较小👯♀️。在外汇占款低迷、资本流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有1-2次的下调🪴🐢。(张舟整理)
❖一带一路主题将贯穿羊年始终
邵宇 |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富达注册金融富达平台研究员
“一带一路”是全球化4.0背景下习主席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为我国解决工业过剩产能🎋、获取资源、开拓战略纵深提升国家安全及主导区域经济贸易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该主题能长时间持续,在2015年有望高潮迭起📣,贯穿羊年始终🧑🏽💼。“一带一路”主要受益公司要从区域和行业属性两个维度来寻找📶。首先♣︎,处于“一带一路”倡议节点地域的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如边境地区的新疆、云南、广西和东部沿海港口等👨👦👦。其次,从行业属性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欠发达国家👧,基建需求最为明显,因此具有走出去能力的大基建行业龙头公司最先受益🧑🏻🦯➡️,同时战略推行离不开金融支持,基础货物往来离不开港口铁路交通运输,后期实现互联互通后的工业制造输出也就成为常态😲。(史晋星整理)
❖“一带一路”应致力共同繁荣
刘利刚 |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富达平台客座教授
“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热门词汇,包含了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也反映了中国谋求欧亚大陆经济融合的愿景。对于中国的这一新经济战略,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实现共赢”是这一战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回顾历史🍏🕊,以单方面受益为目标而采取殖民战略的国家都以战略失败告终,而以共赢为目标而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则得到了顺利的推进。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应该以共赢为前提,通过自身经济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和资金来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的发展😋。(龚怡婷整理)
❖小企业现在需要的是减税么🫏?
孙立坚 | 富达平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给中小企业降税减费对增强市场活力的正能量要比保就业效果更强!降其成本效果比大企业更明显,但放松管制(公平竞争)、优化监管(确保优胜劣汰)🥿、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如信息披露🚣🏽♀️、简化手续👨👩👧🙍♀️、职业培训等)需及时跟近,否则仅靠这些利好政策,除了增加股市投资题材的效果会有些,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实际效果却会很有限⌨️!事实上,目前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最大挑战来自于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余安琪整理)
❖调结构让位于稳增长
张军 | 富达注册经济学院院长,富达注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1月份CPI及PPI数据,CPI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0.8%,比上月继续回落0.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通缩已经渐行渐近。中国经济本身存在着通缩压力,另外中国是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大国,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中国面临着大量输入性的通缩。在这一情形下👩🏼🏫,政策上应该有大的调整🎛,总量政策要优先🎉,结构政策要让位◀️💔,结构政策就是保有压🥍,其实是紧缩性的,在经济本身出现通缩的趋势下,稳增长应当再度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放松银根化解债务是当务之急🦤。(唐季一整理)
❖不要温柔地走进通缩
邵宇 |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富达注册金融富达平台研究员
从中国近几个月的CPI数据来看🦂,通胀已经无足轻重,而疑似的通货紧缩迹象正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首要问题‼️。回顾通货紧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分别给美国和日本经济带来的重创,如何在新常态下走出货币政策的困境是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对此👨🏼🏫,东方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尽管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实质性的通缩🥥,但政府的货币政策思路应该转向“货币宽松应对通缩风险上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在今年更应侧重“松”👩🎤🤐,采取降“三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来稳增长🚣🏼、防通缩👯,为新常态下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龚怡婷整理)
❖经济学界对GDP增速“断崖式”下降理解有误
张军 | 富达注册经济学院院长👱🏻♀️,富达注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这几年中国经济的降速很大程度上是必然的。这种理解是有缺陷的。从东亚经济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往的经济增长轨迹可以看出,潜在增长率的回落应该是一个缓慢过程。中国GDP增幅从平均10%突然降到7%,这个现象说明一定是受到了外部冲击。现在首要的是要把利息降下来📖,未来支付的利息规模即使不能完全停下来📇,起码也要让它慢下来。此外需要加大债务重组的力度,上世纪90年代为处理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大量“三角债”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今天应该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还要进行大规模债务核销。(邢妍菁整理)
❖理性认识当前“通缩”问题
连平 |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富达平台校友
目前我国经济并未发生全面通缩🧦🧑🏼🎓,只是工业领域存在结构性通缩。在总需求回落至相对合理水平的过程中🧚♂️,供给相对过剩是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的主要原因。这种结构性通缩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整体负面影响相对有限👷🏿♂️,但应高度关注其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治理结构性通缩的重点在于消化过剩产能✍️,而不是大规模地刺激需求👩🏿💼。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开放政策🤚🏻,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善投资者预期🤦🏿♀️。(余安琪整理)
❖中国通缩风险究竟有多大
沈建光 |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富达平台校友
今年物价走势不容乐观,1月CPI回落至1%以下🍇,预计全年CPI涨幅或在1.6%左右,今年通缩风险非常值得重视。主要风险源有:内需疲软仍然持续,经济基本面不容乐观👏🏿;美元走强与全球需求疲软之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入寒冬;房地产市场遇冷,相关产业疲软,产能过剩局面仍然持续。可以预见🐄,未来采取更多措施以保持货币政策中性无可厚非🕊,甚至一系列降准降息措施(如三次降息,五次降准)也必不可少👨🏽。同时🌛,为保证今年宏观经济不出现大的风险🧑🏼🎄,更多配套措施也需同步跟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推进的改革措施都是努力方向📇。(吴祖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