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军教授 发布时间:2016-03-3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收藏本文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我在美国访问,我的好友、经济学家谢千里(GaryJefferson)教授给我转来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批评中国人权状况和民主缺失的文章。其实,欧美的主流媒体发表这样的文章,对我们而言已是司空见惯,而在北京奥运会前,《纽约时报》发表这样的文章当然是有考虑的。不过,谢千里教授还是觉得有必要换个角度来谈这些问题。简言之,就是不要忽略了中国内部真正政治变革的推进程度。
于是,我们决定以这个视角合作写篇文章给《纽约时报》,希望能够在奥运会前后发表。由谢千里教授主刀,我们完成了文章《RightsinChina:HalfEmptyorHalfFull》,几经修改后发给了《纽约时报》,可是,“纽约时报”最终还是决定不发,可见其意图。这当然没有关系,我们决定把我们的想法扩展成一篇学术论文,深入地讨论一下中国政治改革的逻辑。于是就有了后来合作的一篇论文《政治变迁的一个内生经济理论》🙇🏻♀️。很快,谢千里教授携带该论文参加了在芝加哥大学召开、由科斯教授发起的纪念中国改革30年的研讨会并作了报告。现在该文收入了我主编的著作《中国经济未尽的改革》(第十四章)中🍄🟫,即将出版。
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说,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权纪录的批评低估和忽视了中国经济改革30年来政治变迁的程度👋🏽。中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广泛的经济权利(产权)从国家转移到公民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权利的行使正在创造个体和群体间的冲突,这反过来要求中国的政治领导人创建调和这些冲突所必须的制度。结果是,公民政治权利(人权)取得进步。
文章中给出的逻辑看上去不可思议,因为我们认为,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人权的发展是私人产权的扩展与延伸🎵。但这样的逻辑不是空穴来风,更多还是基于经济发展的理论与东亚的经验🧗♀️。实际上,就在2008年,世界银行就曾邀请几位在政治制度、政府治理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世界级学者就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话题进行过总结。其中,曾写出《历史的终结》(1992)和《信任》(1995)一书的福山(FrancisFukuyama)教授给出的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与我们不谋而合,也许这并不是偶然🐨。
福山认为,政治发展至少包括三个独立的组成部分。第一是国家能力的建设🧑🏿🎓。国家能力建设是指创建合法的强制力、界定主权🧍♀️、塑造官僚体系的行政能力、实施政策法规、征税并提供公共产品。第二是对私人产权保护和法治🪭。第三才是民主。
中国的实践
文章认为,中国的人权或政治权利的扩展在逻辑上最好理解为政府保护私人产权的延伸和必然结果,因为说到底,政府确立和保护私人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增长将推动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与冲突,并产生扩大私人获得政治权利的需求🍰🏊🏽。
毫无疑问,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见证了一系列产权从国家向私人的转移.形象地说,现在的中国人可以承包土地、拥有住宅和企业、自主投资和做出决策🎫、拥有发明专利并积累个人财富等。正是政府对这些私人产权的界定和保护,为中国的持续经济转型与增长奠定了基础😬。
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创造了多样化的👮𓀇、有冲突的私人经济利益,而中国政府不得不建立新的制度来界定并调解这些权利的行使。这些新兴的制度安排包括合同法、民商法🥽、破产法和劳动规范以及监督执行这些法律的法院系统。而最近一段时间,地方的有关委员会😔、非政府组织、媒体以及得到批准的公共示威也成为调解社会冲突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中国个人的这些经济权利的获得和转移往往也可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而且经常会受到官员腐败行为的侵害。因此,中国的领导层也面临着来自本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层的呼声与压力,要求增加那些与后者的职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制度的透明度与政府的问责程度𓀒。
1990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使得中国公民能够起诉当地政府和公共机构♜。对政府的诉讼数量激增到每年10万件以上,而原告胜诉的案子超过1/3👨🏻🔬。
有些观察家看到了民主制度的完善。中国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都最多只能连任一届,即最长任期为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辩论也可以是相当激烈的,因为有近3000位从全国各级组织选举出来的代表。比如,颁布于2006年的中国破产法花了12年的时间来商议,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大和行政部门努力想在工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之间进行反复权衡。同样,围绕中国物权法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好多年。
综上这些都是新自由主义等思潮不能解释的。简而言之,中国的政治体系提供了一系列越来越有意义的途径,公民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来对政治生活发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相信,只要中国政府继续对其公民提供基本的经济权利(产权)的保护,在政治权利上的那些日积月累的变革按照西方的观点来看也许是缓慢的,但将会不断推动人权的扩展和逐步地民主化。
推荐书籍
《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逻辑》
张晓晶常欣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常态改变中国2.0:
全球走势与中国机遇》
胡舒立王烁黄山等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http://www.p5w.net/news/xwpl/201511/t20151104_1248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