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逸 发布时间:2016-05-10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革命,构建了跨越地理边界与时间障碍的全球网络空间。随着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社会日趋深刻、密切、频繁的嵌入全球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新前沿和新边疆。对所有大国来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拥有7亿网民🚲,是全球最大的网络市场,也是发展最快的网络大国🧑🏼🦳。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构建了辩证全面的网络安全观,成为指引中国在网络安全问题领域前行的关键论述。从国家安全与全球大国战略博弈的视角看,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的讲话,预示着中国将构建开放博弈、积极防御💧、有效威慑的国家安全观🔋,这是中国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建设网络强国道路上的必由之路。
应对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
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客观上要求中国加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家网络安全观💪🏿。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无论是现代化进程👨🏼🚒🧕🏽,还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建设进程,都是如此。当前的全球网络空间发端于美国冷战时期的国防部先进研究局网络研究项目,凭借先发优势👩🏽🍼,美国在技术实力🤸🏼♂️、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等领域,至今仍然享有显著的综合优势。如约瑟夫奈指出的🥲,信息革命发生在既有的政治🏌️、经济结构之中𓀜,而非出现在真空。美国在冷战时期推行🫄🏿,在冷战结束之后继续实施的霸权战略,不可避免的渗透和影响到了全球网络空间的既有秩序。
一个客观事实是,随着中美两国在现实空间综合力量对比差距的显著缩减𓀍,美国日趋重视发挥网络的战略作用,不仅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发计算机攻击、防御和情报获取技术能力,而且从2010年开始系统形成了以“威慑”、“积极防御”和“塑造”为主要特征的进攻性网络安全战略🤸🏿🙇🏽。这一战略,如美国网军司令部官方网站上开宗明义指出的那样,就是最大限度的扩展美国及其盟友在网络空间的行动自由,同时压缩和限制主要竞争对手获得类似的自由📖。
自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先后通过倡导“互联网自由”,鼓励网络颜色革命,颁布以“威慑”为核心概念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持续落实全面国家网络安全倡议,完善爱因斯坦系统,设置网军司令部⛽️,颁布包含“先发制人”与“预防性防御”理念的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发表网络空间行动联合条令👩🏻⚕️,发布网络安全国家行动战略,研发以中、俄、伊💁、朝为假想敌的战旗推演计划等系列战略举措🫒,持续不断在网络空间对中国全方位的实施压力🧎🏻,并在主观上将中国表现出的合作态度,理解为美国长期施加压力的结果,试图固化网络安全议题上“美方施压-中方让步”的压力型谈判模式。所有这些举措⚂,较大幅度的恶化了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态势🧝🏽♀️,使中国面临建设完善国家网络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的迫切战略需求🅰️。
满足中国自身发展需要
中国自身的发展日趋依赖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以及关键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主观上要求中国早日出台并完善符合时代特征、技术特点以及战略态势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正以高速融入全球网络空间。中国有7亿网民,互联网运用的高速普及,在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上,对中国既有的政府治理与政党执政结构形成冲击❤️🔥、挑战,也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经济领域,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不仅蓄积了巨大的经济势能,而且也让海量的数据资源在网络空间集聚🆖。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最具创新活力的互联网,日渐成为最适合推进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适当发展速度的新引擎。中国的发展🧘🏿♀️,一直以来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也迫切需要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中让中国的合理主张与需求得到尊重,肯定,以及保障🐵。自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国内各界,日趋迫切的希望看到清晰成型的国家网信大战略,以及系统阐述中国主张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在上述国际↗️、国内两个大环境面前,困扰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不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技术、政策乃至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宏观战略领域的观念不适应。这种不适应👢,首先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中国长期处于实力相对较弱的边缘位置,一段时间里,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是单一、清晰🧜🏽♀️、明确的传统安全威胁👫。由此形成了“刺激-反应”式的应对习惯以及某种意义上的思维定式。2007-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极大加速了中国进入国际舞台中心区的进程🤌🏼,中国的宏观战略观念🧑🏿🏭,也必须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
辩证认识网络安全的特征
总书记4月19日的讲话,针对构建中国网信大战略清晰轮廓这一战略任务,清晰的就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安全观和行动路线。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理念决定行动❤️。对网络安全的辩证认识🧯,集中表现为对当今网络安全主要特点的精准把握,即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这一安全观有助于克服网络安全领域的常见误区🏊🏿♀️,包括谋求网络安全的“万·能·钥·匙”和“魔术子弹”,即试图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永保安全;寻求实现理想化的“绝对安全”,即无视国情,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就网络安全论网络安全。这有助于节约宝贵的时间,将资源用于正确的战略方向🧑⚖️👨🎤。
开放博弈、积极防御、有效威慑
总书记讲话中同时指明了网络安全建设的三大战略主攻方向,即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以及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通过这一讲话🤽🏿🦹🏼♀️,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提升到了至少与内容管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网络安全态势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的任务,需要通过建设完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中心,发展中国的爱因斯坦系统来加以实现♘🕉;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的建设🧜🏼♂️,需要深刻理解网络安全的本质,总书记讲话明确指出,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预示着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的建设要超越“兵来将挡”的冷兵器时代,进入“航母打击群对航母打击群”的系统攻防博弈阶段。
在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总书记特别强调网络安全战略的理念与话语权博弈。在讲话中⛔🧙🏿♀️,总书记指出,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中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从效果看,中国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仅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而且确实也让美国感到了一定的压力,2016年3月兰德公司为美国政府撰写的网络安全战略咨询报告中,将此列为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认为中国倡导网络主权原则可能导致美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战略博弈中的主动权遭遇威胁,某种意义上是颠覆游戏规则的挑战。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发展完善网络主权的理论体系,形成更加明确的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路线图,从而获得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在开放环境中积极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战略博弈,谋求战略主动,争取战略主动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建设网络强国道路上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国家网络安全观的基本轮廓,提供了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论,指出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中国网信人应该为此共同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汗水和忠诚,为完成建设网络强国的伟大使命,奉献自己的力量。
◆ ◆ ◆ ◆ ◆
沈逸 (公众微信号🫴🏿🈹:ShenYiFuDan)
富达注册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网络空间富达平台特约研究员,卫士通公司独立董事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网络外交➝,国家安全战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出版专著《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14🛅,2015年两次获邀参加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2015年获邀出席香山论坛,就网络安全问题做主题发言🙋🏿。2015年获邀以中方学者身份参加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闭门讨论。是较为活跃的网络安全与战略研究的青年研究者。2016年4月19日作为十名汇报代表之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