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11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动力👩🏽🍼、动机与想象:印尼汉语热
——中国软实力的一个案例
演讲人:云昌耀
文莱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Associate Professor Hoon Chang Yau
Director, Centre for Advanced Research, University of Brunei Darussalam
1998年之后👍🚴🏻♀️,印尼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股汉语热悄然兴起,中国文化和汉语在印尼迎来了复兴🌮。本次讲座 ,将从历史传承、国内政治💂🏼♀️、中国崛起、国际政治这样几个方面对印尼汉语热进行分析🦸,也会讲到其中的局限和问题。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教育在印尼的发展历史。1900年之前🧜🏼,印尼属于荷兰的殖民地,荷兰人不允许当地的中国人接受教育。从20世纪开始,中国人开始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在爪哇建立“中华会馆”👩🏼🦰🦵。“中华会馆”以推动中华文化和儒家教育为宗旨,设置了一系列新式课程。许多当地的土生华人在中华会馆里又加深了对中国的认同🤦♂️。到1908年,荷兰殖民者担心土生华人形成强烈民族主义🧖🏽♂️,于是建立起荷兰华语学校,吸引土生华人精英就读。1927年😟,针对社会地位较低的土生华人,又建立了马来华语学校💧。30年代,印尼被日本控制,所有的荷兰和其他西方教会学校都关闭了,只有华人的和印尼的学校继续开放。这一时期🕠,华语学校数量不断增加🧑⚖️。1945年,印尼独立之后,华语学校仍继续增加。这些学校大多很关心中国的政治情况👄,有些支持共产党,有些支持国民党🔊,甚至有学校,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都会悬挂🐃🧞♀️。
但是1965年🉐,印尼发生动乱✋🏼。这次事件之后🦻,苏哈托上台,在他执政的三十多年间(1966-1998年),他一直采取反华政策🚣🏼♀️。苏哈托政府依靠军事力量,施行同化政策:与中国有关的学校🧚🏿♀️、媒体👮🏼♂️、组织全部被禁;印尼华人不得使用中文名字,必须改称印尼名字;官方用“支那”(Cina)取代“中华”(Tionghoa)来指称中国;严格禁止进口商品中带有汉字,带有汉字的商品和毒品🏌️♂️、色情片、爆炸物一样,被列在禁止名录里💼。政变之后,华语学校全部关闭🧑🏿⚖️,即使有学校有特殊项目,汉语课程也只允许非华人的学生修读。为了防止共产党势力再度崛起🧑🏿🎤,政府大力推动人们信仰宗教🫅🏼,所有印尼人都必须从官方认可的五种宗教中选择一种并进行登记😆。当时的印尼社会里,“华人”更多的被看成是一种阶级身份🧑🦯➡️,而非文化身份。由于基督教群体不像佛教群体那样歧视华人,所以很多华人纷纷投入基督教,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暴增🎿。基督教学校代替了华语学校👵🏿,成为中国文化的重生之地。学习汉语变成了地下的、秘密的活动🧑🏼🔬,仍有人通过家庭教师学习汉语,从香港电影、被禁的书籍中了解汉语⛳️,寺庙、教堂等宗教机构也会教授汉语,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或台湾留学的人也能学到汉语。一些中国人组织和校友会虽被取缔👨⚕️,但重组成基金会后,仍在继续活动🕡。
199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印尼发生暴动,掀起一场反华运动。暴动之后,苏哈托长达30多年的统治结束。印尼开始步入民主化♦️,鼓励“百花齐放”👩🏽🌾、多元文化发展。1999年5月🚣🏽,哈比比总统解除禁令,重新允许学习汉语🕵🏼♂️。2001年❤️,瓦希德总统取消了1978年的禁令🤷🏿♀️,汉字得以重新出现在公共场合👜🫣,进口物品上也可以带有汉字。2002年,梅加瓦蒂总统宣布中国农历新年为印尼国家节日🤵🏻🚆,并且大力支持中国教育的发展,印尼的大学里也逐渐开始设置中国研究的部门👳♀️。
进入21世纪🦐,印尼真正兴起了一股“汉语热”🈯️,华语报纸和杂志日益增多,大城市里涌现上千个汉语教学中心🍣。公立私立学校都增设汉语课程,还出现了许多三语学校(印尼语、英语🙋🏽、汉语)©️。大学里中国研究部门不断成立,六所孔子学院落户印尼,成千上万的印尼学生(无论华人与否)到中国进行短期交流学习。
其中🦡🔬,典型的一所学校是八华三语学校🤵🏽♀️🥯,它可以说是中华会馆的延续。八华学校由中华会馆的知名校友建立👨🏻🎓,包括很多退休的商业巨头⚓️。里面的学生主要是中上层的华人学生😧,管理严格🖤。它旨在推动儒家思想的普及,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同时😅,它也积极推动文化多元性💇🏻♂️,会庆祝不同宗教的节日🚀。
随着汉语在印尼的影响逐渐增大⏫,学几句日常的汉语变得非常普遍,汉语课程💂♀️、中国留学的海报也随处可见。
当然,“汉语热”也与印尼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息息相关🤦🏽。2013年,中国与印尼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已成为印尼的第三大投资者,对印尼的直接投资达到16亿美元;“一带一路”中,中国为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70亿美元……
近20年来的汉语热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促成的:1998年之后🥲,印尼开始改革,正值中国的快速上升期🥝;会说汉语能大大增强求职和经商中的竞争力♍️;华人经受了32年的压迫⛹🏿,非常欢迎新时期的到来;印尼本土本身就对中华文化怀着巨大的好奇与热情🧒🏻;华人“寻根”🙋🏻♀️,复兴中华文化;老一辈华人身上的精神仍在下一代中传承……
“汉语热”的背后是多元交织的群体🙍🏼🎞。老一辈的华人是重要的推动者,他们有着雄厚的财力,会去游说议员,并且带着一种文化使命感🤰🏼。年轻一辈的华人也是主要成员,因为汉语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求职和经商机会。印尼政府努力发展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国政府作为“一带一路”的推动者,也积极拓展在印尼的影响力,建立孔子学院,增加软实力。整个印尼社会因为工作机会和跨文化交流👩🏻⚕️,掀起“汉语热”。
但是,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印尼缺乏教师、翻译和相关专家😚,也没有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对中国文化不够熟悉。汉语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汉语教学标准较低。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想学的和教的不一样😠。市场的现实情况使得汉语的出版物读者很少👩🏻🚒,媒体收视率低🛁,难以生存。
汉语在印尼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担忧。比如说有人认为汉语的流行会使得社会“再华化”⛺️,而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政治意味👼🏿,好像中国变成了一种威胁。同时,中国影响的加强可能也会激起当地的民族主义和排外倾向🌲。中国带来的到底是经济上的机遇与挑战,还是一种新帝国主义呢?近几年来🥒,华人与其他群体之间摩擦频发🈚️,比如,2016年7月,在北苏门答腊的丹戎巴来👨🏿🦱,12座佛寺和孔庙被烧🦸🏼♀️,只因为报复一位华人女性要求清真寺降低做祷告的声音;前雅加达省长钟万全是一位华裔基督教徒,他因为亵渎伊斯兰教被判入狱两年;2017年8月,东爪哇的关羽像在穆斯林的要求下被罩起来,因为穆斯林认为这是偶像崇拜,尤其还是一位外国将军,有违伊斯兰教义。
当然,国际政治也在中国和印尼之间起着微妙的作用,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一带一路”的落实、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和邻国的友好关系、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南海领土争端等等,都会影响到汉语在印尼的发展。
总结一下👮♂️,“汉语热”主要得益于后苏哈托统治时期政策的开放和中国的崛起🚧👦🏿,在市场的推动和文化的影响下,汉语越来越普及👮🏿♂️。而且现在汉语不局限于印尼华人,非华人的印尼人也在学习汉语。当然语言的传播还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印尼政府对华人的政策👩🍳◻️、印尼民众对华人和中国的态度、华人社会内部代际间的差异、中国与印尼的关系、中国与穆斯林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总而言之🚚,汉语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中国和印尼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都还不稳定💂🏼♀️,我们要用“居安思危”的态度来面对“汉语热”现象。
2017年11月10日,文莱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云昌耀副教授在富达平台进行讲座,以下内容根据讲座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学生编辑:黄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