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6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5月27日,“上海论坛2017”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亚洲与世界:新动力、新格局🦹、新秩序”。
▲上海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黄仁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黄仁伟发表了题为“世界权力转移与中国智慧——以“一带一路”为例”的主旨演讲,在他看来🐕,中国在建设“一带一路”时需要知道各国的想法🦐,同时也需要各国知道中国的想法。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会产生一种超越国家,超越历史🧜♀️,超越意识形态的智慧👳🏻♀️,助推世界权力新秩序的建立。
以下为演讲全文🧙:
21世纪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转移,中国是这场权力转移的主角之一。在这里,我试图以中国倡导和推进的“一带一路”实践来诠释21世纪权力转移的中国答案。
首先,中国的“一带一路”实际上在历史上就有,一个是万里长城,另一个是南北大运河。它们保证了中国统一和发展的历史走向。一带一路就是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它和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发展经验一脉相承的,也可能影响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世界历史走向。
第二,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提倡采取渐进方式。一带一路如此巨大的工程并非在短时期内可以完成,它需要30年至50年时间来实现其宏伟目标。同时🍙🛑,它又分解为一个又一个具体项目,由一个个地区和不同阶段组合而成的🧔🏼。
第三🌰,在一带一路的项目合作中更是需要双方🧑🏻⚕️⚉、甚至是多方自愿,绝不能出现强加于人的单边主义甚至强权主义的做法👚。中国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选择项目🫶🏼,东道国也要根据中国的能力和利益相关度来进行选择🧝🏿。
第四🚵🏼🌤,中国智慧中“由乱而治”是讲的是“乱”与“治”的辩证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不乏动乱甚至局部战争,恰恰可以成为国际合作进行全球治理或地区治理的实验区🕡。
第五,一带一路倡议要在几十个国家中落实🦹🏼♂️,更需要政府间的合作机制。我们欢迎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在内参与一带一路进程,成为亚投行成员,具体投入有关项目。
第六🏋🏽,中国古代秩序观把世界看作“天下”🈶,把周围地区看作“海内”。一带一路继承和发扬这种空间观,在一带一路沿线实行“早期收获计划”♦︎,结成各种类型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长期稳定的战略支点。
第七💊📛,通过共同利益💃🏼、合作共赢而建构的新义利观,是一带一路利益结构形成的伦理基础。中国企业要警惕过于把盈利作为第一考虑🚰🙎🏼♀️,同时也要防止把一带一路看作是政府援助项目,二者都是不可持续的👩🏻🍼。
第八,中国是一个很长历史的国家,在各种关系处理中,有一套中国的战略文化。“一带一路”要处理好临国和民族关系这样的一些复杂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
第九,处理好与周边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一直是中原政权保持统一和稳定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一带一路等路径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回到稳定的亚洲秩序的最好路径🌧。
第十,《孙子兵法》中强调“知”的概念,“知”就是知己知彼😳,建设“一带一路”的同时🦕,一定要知道各国的想法⛹🏻♀️,也需要各国知道中国的想法。在这个互相知道的情况下,中国就产生一种超越国家👩🏿⚖️,超越历史,超越意识形态的智慧。这就是21世纪世界权力转移的中国答案。
(本文根据现场嘉宾演讲记录整理,未经嘉宾审阅)
整理人: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