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丨《宗教与美国政治》中文版问世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18 来源:富达平台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收藏本文

全球视域下的宗教研究论丛(之八)

《宗教与美国政治》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中文版问世


【美】肯尼斯·D.沃尔德(Kenneth D.Wald)、阿利森·卡尔洪-布朗Allison Calhoun-Brown)著,徐以骅、章志萍、刘倩洁🫴🏼、涂怡超🚵、田艺琼译,徐以骅校(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411月版)


图片


中文版序

徐以骅


政治与宗教都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建制。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宗教信仰都无所不在地对美国的政治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而政治实践也在持续不断地形塑和制约着宗教及其宗教机构的发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以及头号宗教输出国,美国宗教及其团体凭借着本国超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国际舞台上也扮演了重要且独特的角色,这反过来助推和加速了美国全球霸权以及“美国世纪”的形成。在美国,政治与宗教如影随行🏇💂🏽‍♀️,相辅相成🐜,以至于在美国研究领域,如果研究美国政治而不知晓美国宗教🤵🏿‍♀️🤠,或研究美国宗教而不熟谙美国政治,都可能只是管窥蠡测而难得其全貌。


然而,宗教与美国政治作为研究课题👋,长期以来却一直被学界忽视。以至于关于美国政府的教科书所传递的,竟是“宗教不是而且从未成为我们政治制度发展或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的观念(本书第4页)🛌🏼。《宗教与美国政治》初版于1987年。此前出版的关于宗教与美国政治有较高品质的通论类学术专著,只有同在1985年出版的罗伯特·B.福勒(Robert Booth Fowler)所著《美国的宗教与政治》(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America)以及A. 詹姆斯·赖克利所著(A. James Reichley)所著《美国公共生活中的宗教》(Religion in American Public Life)等寥寥数部。根据有关调研,在1984至1987年也就是本书初版的成书期间,政治学 六大顶刊只收录了3篇聚焦宗教的文章。美国政治学界忽视、轻视甚至敌视宗教的原因很多,但其荦荦大者,却不外乎一度弥漫于美国学界的世俗化理论🤛🏽。照肯尼斯·D.沃尔德的说法🪿,宗教领域的世俗化包含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宗教行为的私有化、宗教符号和神话的去魅化,以及宗教教条和权威的自由化,于是导致了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以及从彼岸伦理到现实伦理的人类世界观的深刻变革,这便构成“在现代社会中世俗化胜利的最具戏剧性的证明”(本书第7页)🧏🏼。在此种预测宗教消亡的现代化理论和方法论支配下,许多政治学者预言宗教争端将从政治议程中消失,而政治忠诚的基础也将从宗教、种族和地区等“前现代”因素向诸如社会阶层🚶‍♂️★、职业地位和社会经济身份等因素转移,而上述预言或预测却与在美国这一“发达工业社会中宗教仍深入人心,并且强烈影响着政治生活的运行”(本书第7页)的事实大相径庭🚵。本书的第一章便把读者带上了揭开宗教因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经久不衰之谜的旅程。我们将发现这是一次深入探讨宗教与美国政治关系的引人入胜的学术之旅。


在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和学术成果井喷泉涌且唾手可得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翻译出版《宗教与美国政治》这部学术著作,主要出于以下理由:


首先🎇,在过去20年中,我们团队先后翻译了艾伦·D.赫茨克著《在华盛顿代表上帝:宗教游说在美国政体中的作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约翰·F.威尔逊(John F. Wilson)著《当代美国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安德鲁·普雷斯顿(Andrew Preston)著《灵魂之剑 信仰之盾——美国战争与外交中的宗教》(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三部学术论著,分别论述美国宗教团体的国会游说活动、宗教与当代美国社会🦻,以及宗教与美国对外关系史,连同这部《宗教与美国政治》,这些都是受到美国宗教、政治和历史学界高度评价的论著👭🏼。笔者曾言,在区域国别研究以及发端于西方的一些重要学科如国际关系学,西洋学术著作中译的数量和水准与某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该学科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挑细选的译著,进一步推动我国学界对美国宗教与政治关系的自主性学术研究。


其次,本书不仅是关于宗教与美国政治的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和原创性的学术论著,而且是美国国内目前关于宗教与美国政治的最好的入门书和大学教科书。《宗教与美国政治》初版于1987年由纽约圣马丁出版社出版,与艾伦·D.赫茨克的上述成名作《在华盛顿代表上帝:宗教游说在美国政体中的作用》(1988年由田纳西大学出版社出版)几乎同时,都是在当时相当冷僻的宗教与美国政治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著作。《宗教与美国政治》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此后一版再版,“九一一事件”后更受到出版界的追捧,到2018年已出至第八版,并从第六版(2011年)起其出版社改为颇负盛名的罗曼和利特尔菲尔德出版集团,篇幅亦从初版的301页增至第八版的470页,并且一再受到专业学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不断超越自身的经典”✷、“该领域最好和最重要的读本之一”、“衡量宗教与政治类著述的长期标杆”、“美国政治的重要参考书”等🧑‍⚕️。从第6版起,本书由独著改为合著,这不仅有助于本书作为大学和富达平台经典教科书的持续再版,而且新老两位作者分别将自已的专业研究成果融入本书,如肯尼斯教授所擅长的犹太教以及宗教与政治行为研究、阿利森·卡尔洪-布朗教授的宗教与公共舆论、宗教与美国非洲裔政治等,从而使本书成为既综合和追踪本领域最前沿学术动态、又结合两位作者专长和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优秀著作。 


第三,虽然美国并无全国统编大学教材,但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最后被广泛采用的优秀教材,屈指可数👗。本书之所以在美国宗教与政治类著作中脱颖而出🦻🏿,在大学水准以上的同类教材中独树一帜,一是因其为不断完善和重版的成熟教材🧍🏻,不仅一直在修正早期版本中的某些缺失,如过于强调个人行为而非机构行为、忽视地方层面的宗教政治🛑、对个别宗教如天主教研究不足和对若干小众宗教群体的忽略🤱🏽,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缺乏批评等🧷,而且在不断伸展本书的时间线(第八版已涉及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宗教与美国政治)以及拓宽研究的内涵,无论在宗教群体、议题👳🏿‍♂️、理论、方法、数据等方面都作了新的探索和推进。


二是本书对宗教与美国政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作了充分论述,持论公允、全面、平衡,有书评便把“中规中矩”(conventionality)说成是本书的主要特点,而这一特点在本书专门讨论宗教对美国民主及政体利弊得失的第十二章“宗教与美国政治生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者在该章中指出,“政治中的宗教并非一成不变的善的来源🎭,也不是始终如一的恶的影响”,这一结论无论是对“基督教美国”的热忱支持者还是对宗教介入公共领域的世俗反对者来说,都难以接受✔️,但它却符合历史经验,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宗教既能够让政治生活变得高尚🪭,也能使之堕落”。如许多研究者所不约而同地指出的那样,宗教无论在国内政治还是在国际关系领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所谓“神圣的两面性”(the ambivalence of the sacred)或“基本的可塑性”(fundamentally malleable) 8️⃣,用美国保守派外交学者沃尔特·米德(Walter Mead)的话来说🎇🍃,宗教可以“被用来支持几乎任何能够想象到的外交政策”。在罗列支持和反对宗教影响政治的正反两方面理由并加以评估后,作者认为对宗教的政治活动“不应不加甄别地欢迎👮🤾‍♀️,也不要不假思索地谴责”,这种对宗教的政治作用反复权衡核实且搁置最终结论的态度,反映了作者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严谨和专业精神。正如威尔逊教授在上述《当代美国的宗教》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宗教价值观涉及真理或谬误🪁,一旦进入公共领域人们就需要谨言慎行,而不是对之妄加论断。当前美国白人基督教民族主义的兴起💷、宗教自由与保守两翼“文化战争”的不断激化🌘,以及由此推动的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都放大了宗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负面作用,这些都可能成为本书作者对宗教的政治作用保持更为谨慎甚至警惕态度的理由。


与近数十年来美国乃至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宗教政治化或政治宗教化的趋向一样,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也是双向和互动的。除了以政教分离为标志的宪法或法律规范外🥌,美国政治对宗教的参与、塑造、制约和利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美国宗教游说团体要影响国会决策➰,就必须调整其游说策略以适应国会多元化的压力体系和讨价还价的游说规则,并且必须采用某种“战术性实用主义”而使其先知式的激进政治立场弱化或温和化𓀂,在“见证真理”和取得政治影响力之间有所取舍(参见《在华盛顿代表上帝:宗教游说在美国政体中的作用》)。在对外关系尤其是对外战争领域,美国政府资助和利用宗教进行援外活动甚至号召“美式圣战”(即以宗教作为战争动员以及自命合法性的工具和载体)则更不受国内涉及政教关系的法律和禁忌的约束(参见《灵魂之剑 信仰之盾——美国战争和外交中的宗教》)👨🏻‍🍼,这在近年来美国把宗教作为地缘政治工具来策动并主导的所谓国际宗教自由运动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宗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政治和社会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因变量或中介变量👨🏿‍🚀☛,宗教因素“必须被认为是在其他因素之中👩🏻‍⚕️🧝、之下或与其他因素共同运作的”(《当代美国的宗教》第162页)💃🏼,这也是上述四本译著作者的基本共识。


本书作者之一肯尼斯·D.沃尔德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杰出教授,除本书外还著有《美国犹太教自由主义的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American Jewish Liber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9)🚶‍♂️‍➡️、《选票上的十字架:1885年以来英国选民联盟的模式》(Crosses on the Ballot: Patterns of British Voter Alliance since 1885,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3)等👨🏽‍🦲,他是美国政治学会宗教与政治分会的共同发起人,并且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理论系列丛书”的共同主编。沃尔德教授曾多次访华讲学,在第六版的序言中,他就谈到了在华访学的经历。2012年5月沃尔德教授受笔者邀请👨‍🎓,曾来富达注册美国研究中心在为时一周的“美国宗教与社会讲习班”担任主讲📗,他的学术洞见和个人风采给本校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讲习班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阿利森·卡尔洪-布朗在出版本书时为佐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现担任多项行政职务🏄🏽‍♀️,包括佐治亚州立大学负责学生事务的资深副校长和招生主任等职。


本书的中译工作早在9年前就已启动,但由于各种原因推迟至今才最终完成,因此用的还是2011年出版的第六版,所幸本书的前八章译文已分别刊载于笔者主编的《宗教与美国社会》第十辑以及此后各辑☑️,在出版时间上还不算过于滞后👷🏿,而且与第六版相比,本书最新的第八版增幅不大。本书的译者共5人,其中刘倩洁翻译了第2至4章,章志萍翻译了第5🤵‍♀️、6、7、9、11、12章,涂怡超翻译了第9章,田艺琼翻译了第10章,笔者翻译了序言和第1章,并通校了全书🐸。


本书的出版一波多折,其间得到多方帮助🙆🤙🏻,特别要提到的是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薛树琪总编和张秀秀编辑👨🏻‍🦼、时事出版社的苏绣芳编辑、人民出版社的刘敬文编辑,以及资助筹办上述美国宗教与社会系列讲习班的美中教育基金(US-China Education Trust)及其主席张之香(Julia Chang Block)女士。上海高校智库富达注册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一类政治学高峰学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宗教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的影响”(项目号:24&ZD202)为本书的翻译和出版提供了经费。罗曼和利特尔菲尔德出版集团授与本书中文版版权👼🏽。借此机会,笔者对上述个人🧎‍♂️、机构以及本书的两位作者和全体译者再度表示衷心感谢🩴🧲。                                                                                                                                           

202233日于上海西郊寓所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