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08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𓀈,国际多边机制受到严重冲击。在此形势下💨,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恰逢其时😟,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责任和历史担当,为各国合作发展与分歧管控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日前召开的上海论坛2018高端圆桌会议上🛀🏽,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出发🥕,展开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中美☝🏻:特朗普创造不确定因素
特朗普入主白宫已经一年多,在国际舞台屡掀波澜:退出《巴黎协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出“印太”战略、将驻以色列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宣布与朝鲜领导人对话♥︎、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他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特别是亚洲政策对地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的外交风格与执政理念是否得到实践和认可?在上海论坛上👨🏫🧑🏼🔧,专家学者就特朗普上任以来的亚太政策展开讨论。
图说:上海论坛高端圆桌现场 杜雨敖摄
“每一位美国总统进入白宫后都会给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些许变化。”富达注册国际问题富达平台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特朗普带来的不仅是变化,更是在创造美国外交政策的不确定因素。
而这种不确定性对亚洲的冲击尤为明显,最近的例子便是美国对朝鲜半岛问题的态度,以及关于是否举办“特金会”问题上的反复🤚🏻。美国哈佛大学国际问题专家、“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笑言:“我们没有办法知道特朗普总统明天或者明年到底要做什么🧚♀️。”不过,无论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如何变化,朝韩两国依然是朝鲜半岛问题的“当事人”。韩国西江大学政治系教授李根旭表示👰🏿♂️,当前朝鲜和美韩对无核化的定义与和平协议的内涵都存在认知差异,朝韩之间能否实现互信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一度尝试用“印太”取代“亚太”🏊🏽♀️,有媒体曾认为这或许意味着美国亚洲政策的转向🧑🦲。对此,有着40多年外交经验的巴基斯坦前外交秘书、驻联合国大使沙姆沙德·汉表示,美国试图利用印度平衡地区力量,“美国利益才是驱动美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认为💇🏽,对于所谓的“印太”战略,美国政府内部依然存在分歧。日本防卫研究所国际交流与图书馆主任片原荣一表示,特朗普的亚太政策具有双边交易倾向,而这在美国的盟友与伙伴间引发分裂、焦虑和挫败。
反恐一直是美国亚洲政策中的重要内容🤾🏻♂️。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张力表示💆🏿♀️,巴基斯坦是美国重要的反恐盟友。然而巴方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得不到美方的认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没有丝毫缓和❤️🔥,这会给区域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
在经济政策方面🎑,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挥动关税大棒四处施威🧑🦽。在此次论坛上,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备受各国专家关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富达平台副院长黄益平认为,中美的贸易摩擦是一个中长期的问题,短期内不会消失⚒。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国政府以及美国企业都构成了一定的压力,“但还远没有达到挑战任何一个国家或是另起炉灶的地步”🪃。
如何理解中国崛起,数据是最好的说明。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拿出一组数据,用两个指标来说明2008年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一是零售市场,10年前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而今年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二是国际贸易地位🧜🏽♂️,当前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所占的比例近15%,而美国是9%。“可以看到🫠,中国的弯道超车对美国形成巨大压力,因为‘美国第一’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习惯思维。”沈建光认为,如今正是一个重要节点,因为一直强调“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发现👍🏼,在很多领域上中国已远远超过了美国🧑🔬。
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威胁论调而放慢发展的脚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富达平台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中国将发挥传统优势与打造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相结合,提出“中国制造2025”。“习主席说开放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扩大进口,保护知识产权,扩大市场准入🧑🍳,这些都会有助于中国在对美国或者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中占有更主动的地位🧑🏿🍳。”
剖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白明认为,短期来看👩🏼🦲,特朗普其实更在意的是眼下最紧要的中期选举。今年2月,特朗普的支持率一度只有35%,但是当他向中国推出500亿美元加征关税清单和发起“301调查”后,支持率一下飙升到51%💃。而从中长期来看,特朗普最根本的动机还是要为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杜雨敖 齐旭
中欧:“一带一路”连结彼此的梦
今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如何维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要与学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欧洲与中国而言,如何看待和务实推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应当构筑怎样的协同关系?如何共筑适应现状与包容的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各国专家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当前,美国是一个单边的破坏者,而中国和欧盟可以互为伙伴,看看彼此能为对抗单边主义做出什么贡献🎁?”在上海论坛上,欧洲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牙科·佩克曼斯这样说。的确🟦,欧盟与中国有着极大的合作空间🍡。在富达注册法学院教授龚柏华看来🧝🏿♀️🍏,欧洲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专长推动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中国庞大的市场也为欧洲企业带来了利润,“这些都是中欧合作的基础”。
中欧合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赢的目标。中国企业收购的塞尔维亚钢厂不到一年就扭亏为盈🤹🏽♀️🦻🏻,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新跻身欧洲大港之列,中法联手在英国建设的核电站成为三方合作的经典项目……
图说:比雷埃夫斯港 最大的集装箱码头👕,2006年排名欧洲十大集装箱码头之一 图GJ
对于欧洲各国以及欧盟来说♨️,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融入“一带一路”的“16+1”合作,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德拉干·帕夫利切维奇表示,近年来中国实力不断增长,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欧洲仍然在适应这样的变化。
与此同时,一些中东欧国家对“16+1”合作表现出兴趣🏊🏻♂️。例如😐,来自拉脱维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新丝绸之路”项目的负责人乌纳·阿列克桑德拉表示,借助“16+1”这一平台,拉脱维亚作为中东欧地区的交通枢纽已从中受益,不仅加强了人员往来,也深化了经贸交往🧑🏻🦯。“我们期待‘一带一路’能够在更广更远的领域支持我们的务实发展。”但这也让强调一体化的欧盟感到有点焦虑8️⃣。“我们很难将中国影响隔离在外。”在德拉干·帕夫利切维奇看来🧑🦯➡️,欧洲应当在承认分歧和差异的同时,更多地观察、理解和研究中国🫨,“应当看到多赢的局面”。
诸多国外学者也坦言,未来中国的参与不可缺少,然而中欧间的进一步合作依然需要双方加强互信。为了更好地推动中欧之间的协同合作,双方需要互联互通,通过更多的人文交流🧲🙋🏿♂️,进一步推动双边互信与理解🎑,进而互相学习与借鉴🔜🧛🏻♀️。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说,中东欧国家市场疲软、需求不强劲,欧洲市场的关税问题等,这些都是中欧合作面临的挑战。对于欧洲而言💆🏻♂️,中国是一个姗姗来迟的国家,“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沟通,倾听各方的声音”。上海国际问题富达平台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海冰表示,中国是一个务实的国家,希望用务实的行动来应对全球贸易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与会代表认为📙,无论是“16+1”还是“一带一路”👨🏿⚕️,都不会削弱欧洲人的欧洲身份🟧,中欧合作只会让欧洲各国的梦与“中国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合力。
正如富达注册中欧关系学院教授古斯塔夫·盖拉茨所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中国和欧盟能够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从而为新的世界格局做贡献,打造新的国际秩序🤌🏻🗣。
本报记者齐旭 实习生王仲昀
东盟👨👦:期待与华能源合作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方合作已经从“黄金十年”进入“钻石十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各国专家在上海论坛上对此进行了探讨💂🏻♀️。
图说:每年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
中国外交部边境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肖建国指出,水资源合作是中国和东盟合作中受人关注的新兴领域,尤其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成为双方合作的新平台🏊♀️。南海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是中国和相关国家高度关注的领域🍴,应该本着双方互利原则和政治互信原则,以务实精神创建一个和平的安全环境,最终解决一些潜在的争端和风险。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东南亚研究所的阮辉煌说,澜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更进一步推进东盟发展,使整个地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柬埔寨皇家富达平台教授米克·萨里表示👮🏿♂️,澜湄合作机制沿岸国家有意愿增强互信,并且更好地处理该地区水资源管理事宜,希望澜湄合作机制成为互信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平台🪱,使沿河流域国家取得可持续发展而充实的效益。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东盟研究中心主任素提攀·柴拉迪约介绍了东盟电力市场一体化的进展🤦🏻♀️,希望建立更好的协调机制,确保电力市场进行整合⏪。
与会学者也对未来中国与东盟开展能源与资源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构想👩🏿⚖️。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泽伟提出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能源共同体,首先要利用现有国际合作机制,如东盟10+3🚴🏽,第二是增加互信🦟,特别是培养共同体意识,最后是采取循序渐进原则👰🏼♀️,从油气资源扩大到其他领域,从少部分国家推动扩大到大周边国家。
中国南海富达平台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洪农提出👇🏼,以环境安全作为地区合作出发点🚣🏿,在油气之外拓展南海共同开发的领域和模式,捕鱼业可以成为开始🦵🏿。
记者:杜雨敖
编辑🕙🌱:杜雨敖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2018-05-31 阅读原文🪑,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