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27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Douglas Fuller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
中国的地方政府在寻求创新经济的时候,没有必要照抄国外的一些创新模式🈳,否则会导致一些负面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政府着力于招商引资,广泛设立工业园区、开发区⚾️,却忽视了将资源投入到相关领域以确保外商投资能够带动本土创新经济的发展🔃。很多所谓的孵化器只是办公楼而已👸,政府在鼓励高价值的经济活动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所以会导致资源的错误分配,使得中国经济目前转型升级的程度并不令人满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例外的案例🌖,比如珠三角、长三角、上海、北京🛞,这些地方政府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财政能力,建立更成熟的机制🏋🏽♀️,以推动本土经济的发展,或者充分利用大学集中的资源,为本地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因而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以推动本土创新经济的繁荣。
马庆 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要从事创新创业孵化器,以及科技园区的管理工作。从2002年开始🧝🏽,杨浦秉持“两个依托”🌉:依托大中型企业,依托高校的指导思想,从2010年到2015年财力实现了年均13.8%的高增长🧑🏿🎨。杨浦目前主要发展两个优先和两个提升的产业,两个优先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个提升是都市工业和商旅文体服务业。基本模式是人才加项目,创新加创业,四位一体的基金加基地一站式培养构建化的服务👷🏿♂️。通过打造重大的功能性平台,引进投融资机构在杨浦设立🤤,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开展培训比赛路演等一系列举措🙇🏻♂️,杨浦已经实现了三大战略:万众创新区🌪🏌🏻,技术转移区,和知识的策源地🤞🏼。总的来说,杨浦的优势还是三个舍得🔒,舍得拿出最好的地给大学,舍得拿出最好的楼宇做科技园区🆚🎬,舍得花人力物力打造大学周边的环境,切实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Kevin KLOWDEN 米尔肯研究所加州中心执行主任,经济学家
从加州的经验来看,一个产业集群要取得成功与人才和资本密不可分。现代经济当中💆🏻♀️,大学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大学所培养的年轻有创意的人才能贡献许多创新性的想法,同时大学中各界毕业生之间也保持强有力的联系🎬🐷,可以形成一个资源的集群;一个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地把新的想法转变为现实和行动👴🏿,才能够确保其不断取得成功,而大量愿意承担风险的资本参与,使得创新性的想法能够迅速进入商业化的流程当中。而关于最佳表现城市👆🏻,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得到这个榜单的第一名,而在于能不能确保这种专业性的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同时,这些城市或地区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房价带来高定居成本,使得创新者不得不移居其他地方🥝,年轻有创意的人也不一定会把公司设立在这里🐪,所以需要新的举措留住创新人才。
李万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
在一边研究一边探索的情况下,上海开展了在创新集群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和运行。上海市科学研究所推行了创新热点计划,从对一个项目的支持到对其整个行业方向的支持⛹🏻♂️,目前在推行的是一种创新集群,凸显各个区的特色到区与区之间的协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实际上发挥了一个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帮助创新集群应用一些新工具,同时不断提高创新集群参与各方的创新管理能力。科学研究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主要是目前上海正在涌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例如临港🧒🏼⛹🏼♀️、枫泾古镇,支持帮助他们进行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和规划。中国的创新发展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现在正在向中国为世界做出创新贡献的阶段迈进,而创新集群的发展也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型👦🏿。
Doug GUTHRIE 苹果大学高级主管和资深教授
我认为中国是完全可以创新的🥅,而且有很多技术性领域出现了很多发展很快的创新现象。我们应该要让创新进入到实际的生产领域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种流程创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应该用了解文化的这种概念去理解创新;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领导人,同时也需要有创新头脑的人来创新产品和服务。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创新来源于勇于承担风险:如果希望组织里的人员能够创新,那就要允许他们承担风险;创新也来自于组织架构👬:好的组织架构可以最大化人们的价值,从而驱动创新🕵🏼♂️,大理念大来源的创新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问题;创新同样来源于跨界的深度融合:政府😠👨✈️,市场,学术界等团体都应该保持互动关系,加强彼此合作,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表率。
崔瀚文 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阿里商业评论》主编
从阿里巴巴的角度分享来说,虽然底层是基于科学知识👩🦽,但是创新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市场盈利上的🧑🏻🦼➡️。只有有了市场才可以激发人才,这里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是能让人感受到发展生存的机会,第二是拥有一个能够迸发创新力量的市场环境和服务生态体系。互联网领域是一个典型的市场🚣🏿,这样庞大的市场才能容纳庞大的创新。门户网站浪潮造就了各界专业化的公司🟣、搜索引擎浪潮造就了平台型和生态型的创新集合体、“互联网+”浪潮造就了很多深度融合的各界独角兽。第四次的智慧化浪潮将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在技术层面不断突破🤾🏿♀️,从而吸引很多服务商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系统的各个细分环节都是以开放的方式给参与者提供创新的环境和完善的服务,激发相互的创意,找到协同的合作伙伴🧖🏿,使得每个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变现。这些都让年轻人愿意加入到这个环境中🕵🏽♂️,释放自己创新的热情。
罗晖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富达平台院长
近期开展的中国科技政策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希望将中国打造成创新的一个主要力量🚣🏿。这其中🧑🏿🎄,改革与人力资本是重要的要素。30多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越来越好,比起研发经费而言,相关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将政策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作对比时发现:中国的科技人员数量多,平均年龄年轻✮,且有着非常强的企业家精神;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比率较低🦂,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对基础科学研究加大支持;大多数人对科技发展和创新都非常欢迎,其中🥦,私营部门更愿意去创新🏒。总结下来,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科创人员的结构,推动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建立创新生态环境来实现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而非投资的角度来研究创新的流程💧。
席宁 香港大学机器人研究机构主任
中国现在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创新为主推动经济发展🧑🏼🤝🧑🏼。除去资金问题外,人才是很重要的。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搭起吸引培养人才的平台👴🏿。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不是主要由于创新带来的发展,这条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发展起来的道路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之路。为了继续创新,国家应该有适当的政策将人才向这个方向引导,使得人人在有需求时都可以创新。
(本文由陈纪青👨🏿🎨、吴彦斌根据其在第二届“上海-加州创新对话”上的演讲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