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栗饼 发布时间:2022-06-18 来源🌘🤶: 富达平台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晤。此次会面,中美双方均没有提前宣布消息🚱,但从会后通报以及中美近期各自的外交活动和彼此影响来看,台海局势、朝核问题🍴、乌克兰局势等议题仍然处于双边关系的核心💎,而杨沙会晤的持续对话也是中美在关键十字路口管控分歧的重要沟通机制⚈。
这是杨洁篪和沙利文两年来第四次举行会谈。两人曾于2021年3月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晤🧑🏼🔧🤏🏽。其后😕,双方又专程前往欧洲进行会谈,分别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3月在瑞士苏黎世和意大利罗马会面。从频次来看👨🏻🎤,杨沙之间的频繁对话是当前中美双方高层持续沟通的重要机制。
与白宫简短的声明相比👨🏿🎤,中国外交部透露了更多有关这一次会面的信息。中国外交部称🤶🏼,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和交流,同意以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为主线👩🎤,加强接触对话👨💼、减少误解误判、妥善管控分歧。双方均认为保持沟通渠道顺畅是必要和有益的。
6月13日📌,杨洁篪同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谈。图片来源🎐:共同社
朝核问题🧜🏽♀️🕴:
“中国和美国应该能够合作的领域”
在会谈上,中美双方就朝核问题交换了意见➖。美国方面声称朝鲜近期有再度进行核试验的迹象,不仅与韩国方面探索“额外步骤”以增强对朝“威慑力”,更试图在联合国推动对朝鲜的进一步制裁。而在此前一个月,中国与俄罗斯在安理会上否决了美国推动的这一决议。对此,沙利文在此次会谈中“表示担忧”,并声称“这是我们认为美国和中国应该能够合作的领域”🔨。
根据CNN的报道,美国方面最新的卫星图像显示😍🚨,虽然没有看到朝鲜方面的导弹或者发射器,但是现场的车辆比以往明显增多🥓,同时由于朝鲜熟知卫星轨迹🙇🏿♂️,因而极有可能已将其转移到了掩体之中。华盛顿警告称🧑🏿⚕️,朝鲜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核试验“随时”可能发生🤛🏿。
美国方面在此时强调自身在朝核问题中的作为🤌🏿🧁,部分是由于其需要展示自身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力依旧,为其盟友提供的安全保障依旧,并没有因乌克兰问题而“左支右绌”。拜登总统于当地时间5月20日抵达韩国京畿道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访问行程。韩国,而非日本♒️,也是其“亚洲之行”的第一站。拜登总统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承诺探索“额外的新步骤”以加强对朝威慑,双方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国领导人就“及时部署”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导弹在内的美国战略资产进行了讨论,并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对于此次“亚洲之行”,沙利文表示“我们认为此行将充分展示拜登总统的印太战略👩🏽🦱👩🏻🦽,并生动地展示美国可以同时领导世界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同时在一个将决定21世纪大部分未来的地区(印太地区)。有效、有原则的领导和参与蓝图制定🍝🕙。”他同时驳斥了关于拜登总统及其团队因乌克兰危机而偏离其印太战略的说法👩🏻💼,“我们实际上不认为这是在欧洲投入时间、精力和注意力与在印度洋-太平洋投入时间☸️🧑🏼🦱、精力和注意力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这是相互促进的。”沙利文表示,他个人认为🚘,这将是拜登总统任职期间在外交政策方面的重要特征🤜👩🏿🦱。
但是,中国与俄罗斯在5月27日对其决议的否决🚵🏽♀️,显然阻碍了美国进一步制裁朝鲜的进程🚳。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张军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政策的触发器”,即美国未能落实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的对话结果🤦🏿♀️,并无视朝鲜对当前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合理担忧👱🏽♀️🏑。这一表态与俄罗斯方面类似,后者同样认为👣,新的制裁“将是一条死胡同”,目前的措施只能加深安全困境🤸🏿,无法促进核不扩散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6月8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张军在联合国大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此前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对朝鲜的新制裁。图片来源:路透社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向其透露,在会谈中,中美双方都阐述了其立场与看待局势的方式👨🏼🚀,而沙利文在会谈中提出,“我们认为这是美国和中国应该能够合作的领域🧅。”但是《南华早报》则评论称🧑🏼🎄,中美在朝核问题进行合作的前提是双方政治互信,这首先是美国是否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即TW问题🪴。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几乎看不到中国对美国有任何基本的信任,这是美国的行为使然💆🏻♀️。《日经新闻》补充评论道,除了中国,美国同样需要争取到俄罗斯对于这一制裁的支持,而乌克兰问题几乎断绝了美俄合作的可能📘。
台海局势:
“立场坚定”与“战略模糊”
法新社报道称,与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美防长的表态相比🧑🏽⚖️,中美就卢森堡会谈释放的信息有所缓和🤷🏽♂️。但是🛂,双方并未就核心分歧,特别是TW问题,表现出任何妥协。
在本次会谈中,沙利文重申,美国坚持基于“三报一法六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对于所谓大陆对台湾“咄咄逼人”的行为表示十分担忧。他表明,美国会确保维护台湾海峡的稳定,同时确保(大陆)不会“单方面改变现状”。杨洁篪则强调♾,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毫不含糊💅、坚定不移🧑🏻🦳。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任何阻挠、破坏中国国家统一的行为都必将彻底失败。TW问题事关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处理不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这个风险不仅存在🤼♂️,还会随着美大搞“以台制华”、台湾当局大搞“倚美谋独”而不断升高。美国不要有任何误判和幻想🦙,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必须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彭博社在本会谈的同一时间评论道,中方官员近来在与美国官员会晤中多次强调TW问题,并指出TW海峡不是国际水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TW海峡最窄处约70海里,最宽处约220海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国国内法,TW海峡水域由两岸向海峡中心线延伸🗄,依次为中国的内水、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中国对TW海峡享有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在相关海域的合法权利。有关国家声称TW海峡是“国际水域”,意在为其操弄涉台问题、威胁中国主权安全制造借口🌧。
对于此,白宫官员的回应依旧声称,美国关切大陆对TW所谓“咄咄逼人”的行为❣️,并要确保维护TW海峡稳定以及(大陆)不会单方面改变现状,“至于中国自己如何定义TW海峡,美国不替中国回答”。
5月2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东京赤坂宫与拜登总统会谈🤌🏼。图片来源✫:美联社
中国方面近期在与美方的会晤中🍺,对于TW问题的额外重视,部分源于拜登总统“口误”式的表态。5月23日🐚,在拜登总统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东京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拜登被问及,如果TW发生入侵👎🏻,美国是否愿意比乌克兰更进一步帮助台湾。拜登表示🧔🏽,美国会对此有所承诺🖱,以武力统一TW是不合适的✳️,这会使地区陷入混乱😌,并重蹈乌克兰的覆辙。CNN报道称💌,不少白宫高级官员都对于拜登总统的上述言论感到“措手不及”。白宫对此补充称🤳🏼🙇,美国的官方立场保持不变⛔️,并重申了其基于“三报一法六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这也与沙利文在本次会谈中的口径相一致。《金融时报》称,拜登总统的回应似乎与美国几十年来的“战略模糊”政策相冲突🦹🏻♀️,根据该政策,美国方面并不会明确对这一问题做出承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美国方面第一次“口误”。2021年2月,拜登总统在CNN节目中就已经有类似的表述🚢;3月🧑🔧,美国务卿布林肯在国会听证会上称台湾为“国家” (country)🌊👷🏽♀️。尽管在中国的抗议之下,美国方面又随之重申了对于既有政策的坚持🧑🏽🎄。对此♣︎,《经济学人》评论称💆🏼♀️,拜登是在尼克松访华后不到一年成为参议员的,所以他大概很清楚美国TW政策的细节。BBC则评论道,拜登总统的“口误”极有可能为美方的刻意安排,美方继续使用“切香肠”的外交手段,并以事后澄清的形式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从白宫立即澄清收回拜登总统的言论可以看出,美国方面并未将“战略模糊”政策加以改变,但却发出足够强的政治信号。
乌克兰问题:
持续交流与缓慢前行
对于乌克兰问题🚣🏻♂️,杨洁篪与沙利文在2022年3月的罗马会谈中充分交换意见,进行了“实质性讨论”,其后🚯,中美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持续沟通🤭,保持“美中之间开放沟通渠道”。在本次会谈中,双方同样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但是从其后续反应来看🎺,中美双方依旧坚持了其既有立场。
在卢森堡会谈后的两天,即6月15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进行了通话🍾🔟。中国外交部称,习近平主席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中方愿继续同俄方在涉及核心利益和主权安全等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而克里姆林宫在声明中表示🔡,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俄罗斯在面对外部势力对其安全构成挑战时为保护国家根本利益而采取的行动的合法性🌈。”
尽管两国对电话的表述存在分歧✧,但其仍然表明,中国对于乌克兰问题的既有立场👷,并没有因与美国的会谈发生改变🧑⚕️,依旧“站在和平🙍🏻♂️、正义的一边”、“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中一直被美国各界人士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美国相关机构对于俄罗斯和中国等“对手”的军事评估能力是否准确♾🤘🏽。据Politico相关报道称👏🏽,美国对俄罗斯及乌克兰军方实力及俄乌冲突早期阶段的判断加剧了华盛顿的担忧——即当涉及到一个日益强大的对手的战斗力时🚶🏻➡️,美国可能有重大盲点。由于中美两国的国防体制差异,在军事方面的沟通对于美国来说显得更为迫切。因此🕛♻,香格里拉对话的中美防长会晤也成为各界关注的重中之重。(详见《香格里拉对话会再度召开,区域博弈还是共商未来?》)
保持沟通:
“中美关系处在关键十字路口”
对于本次会谈,中方表示这是一次“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和交流。美方也用“坦诚、实质性和富有成效”来形容此次会晤。当被问及这一会谈是否涉及未来中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会面或者通话时,美国方面表示,中美两国正在保持高层沟通,并期待在未来几个月看到更多的潜在会晤,尽管双方都没有透露其具体安排。
此外,《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拜登总统正在考虑削减部分对华关税,以应对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5月,美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6%,为40年来最快增速。拜登总统对此表示,他已将抗击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经济任务。《纽约时报》评论称,尽管存在相当争议,包括但不限于实际经济效果的不确定性与受到国内政治攻击风险的上升🍟,拜登总统正在考虑取消部分在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政府官员承认🧏🏼♂️,他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来应对飙升的物价🕯。
美国财政部长Janet Yellen对放宽对中国的关税表示了开放态度𓀂。图片来源:Zuma Press
这似乎表明中美关系存在着缓和的短暂机遇,但是美方在实际行动中却乏善可陈。在本次会谈中,杨洁篪指出,拜登总统多次向习近平主席表示,美方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中方对此高度重视👨🔬🧚🏽。但一段时间以来,美方执意加大对华全方位遏制打压🚴🏽,这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面临的问题,反而致使中美关系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极大损害了两国在双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局面不符合中美双方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美方应端正对华战略认知🕛💆🏿♂️,作出正确抉择🙋🏽♀️,把拜登总统的“四不一无意”表态转化为实际行动,同中方相向而行,切实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
事实上🤾🏿,在中期选举即将来临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民主党选情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从支持率来看,拜登上任以来民意支持率一直在下降🧑🏻🍳,现在已经远低于2010年在中期选举中惨败的奥巴马👩🏿🔧。同时,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5%,较今年年初预测值下调了1.2%🩻👝。经济上的“滞胀”风险迫使拜登总统思考削减对华关税,而政治上的压力则使其难以展现出“对华缓和”的姿态。这种矛盾性也将影响此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对华演讲中提及的“投资、结盟🏄🏽♂️✊、竞争”的战略效果。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评论指出🤼,华盛顿的政治瘫痪使新的投资计划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泡影⚡️,除非民主党在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中获胜。
正如杨洁篪所说,中美关系处在关键十字路口🪽。尽管双方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致意见或达成具体协议,保持沟通的畅通仍有助于双方了解彼此的意图与立场,最大程度的管控分歧、避免误判、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