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的城市街道、在空荡的体育场里举行的足球比赛🫒、戴着口罩的国家领导人……新冠疫情下的这些画面将留在很多代人的记忆中。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最生动的记忆可能离家更近:在商店排队,通过手机屏幕与亲人交谈,还有超市里空荡的过道。我住在英国👨🦽。疫情暴发之初,早在人们被禁止去酒吧之前,杂货店的货架就已经空空如也。学校也关闭了🤸♀️,戴口罩成了强制规定。等到米饭和面食吃完,一些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世界上很多人远没有我幸运♦️。世界粮食计划署(the World Food Programme)认为,受疫情影响👨🏽⚕️,非洲36个国家的730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而相比之下,欧洲只有50万人。粮食供应骤变🧑🏽🏫,刚果(金)和南苏丹受到的影响最严重。而刚果(金)同时还要应付埃博拉。非洲的农场主在想尽办法获取种子。而在美国,大量家畜因为进不去屠宰场而被扑杀(译者注:屠宰场停工导致家畜过剩),牛奶被倒进下水道🖼。疫情凸显了我们从农田到餐桌的供应链是多么脆弱🧑🦲。但我们从中学到什么经验了吗?面对未来,我们又将如何做好准备?我采访了英国全球粮食安全计划的主任里亚兹·布胡诺(Riaz Bhunnoo)。他表示🧑🔬,尽管食品问题屡登头条,但至少在英国,粮食系统应对得相当到位。货架空是物流问题,很快就解决掉了💁,不是真的供应短缺。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依赖外来的劳动力获取粮食并运输到市场销售。这些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特别是在收割期,劳动密集型的工作给生产线造成了瓶颈。在欧洲,芦笋业是“煤矿里的金丝雀”(译者注:象征“危险预警信号”)。通常,大批季节性工人前往欧洲各地的农场采摘、分类和包装新鲜农产品。大范围的封锁与跨境流动的限制令他们寸步难行。例如,英国有至少7.5万名临时农业劳动者,他们大部分来自欧盟。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的农田和葡萄园里也有几十万临时工,他们大部分来自欧以外的国家。所以,农场主迫切需要当地劳动力来填补流动劳动力的缺口🪨。据估计,欧洲的季节性农业劳动力缺口总计超过100万。来源:“Share of non-regular and employed farm labour in the EU-28 2016.” ARC2020, 6 April 2020, www.arc2020.eu/effects-of-coronavirus-on-agricultural-production-a-first-approximation-part-2/.
芦笋大约在五月丰收🤹🏿♀️,比许多其他蔬菜成熟得都要早。由于缺乏劳动力⚗️,这些可口的蔬菜将腐烂在田地里。
全世界都有过类似的问题。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统计🧔🏿♀️,在澳大利亚,近一半的蔬菜农场工人是临时劳工🛰,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10%。加拿大的农场需要六万多名流动工人。在巴西🗽,临时工人短缺👨🦽➡️,农场主为咖啡作物所苦恼。在印度,受制于封锁,大量在国内流动的季节性劳动力无法务工。
马努利特•乔杜里(Manuwant Choudhary)是印度东部城市萨马斯蒂普尔的农场主。他说,最初,封锁给他带来了巨大损失,因为他手下的流动工人没有拿到从旁遮普(译者注:位于巴基斯坦东部)到印度务工的特许。有段时间,他有20英亩的农作物已经成熟却无人收割。
“但我不能怪他们,”乔杜里说道👳🏼,“而且即便我当时想到办法收割了粮食,我也必须把它们储存起来,直到封锁解除🙆。毕竟运输系统停止了,面粉厂也关闭了🥠。”
“封锁后的四天里,也就是三月底的时候🚴♂️,我可以靠本地的劳动力,将50公斤的茄子运到市场上去。后来,人们对新冠的恐惧蔓延开,工人们就不来了🙅🏿♀️💟。”
乔杜里还必须与其他人争抢流动工人。通常🧌🫲🏽,收获季节🌞,他们在农村干活,然后再返回城市从事其他季节性工作。现在,许多人选择只留在城市🧚🏻♀️。
为了帮助农业应对危机🙋🏼♀️,政府不得不出手——发起声势浩大的招募活动,以期招募“农业大军”🍮,甚至从国外空运一批农工,并为他们提供特殊待遇🚴🏽♀️。
但据《美食导航》杂志的编辑凯蒂·艾斯丘(Katy Aske)介绍,在引入流动劳工方面,哪怕是德国这样的国家也遇到了问题。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一些规定🫦,试图保持劳动力流动。艾斯丘认为,未来,这些更富裕的国家可能会选择更加依赖机械化农业🪟。
新西兰正在开发自动化机器人🛄。它们能承担收割过程中最重复🧙🏿、最艰巨的工作。Robotics Plus公司制造了一种原型机器人,能在猕猴桃果园中穿梭❣️,用像章鱼爪一样的手臂从树冠上摘取果实,再按大小分类👷🏽♂️。创始人史蒂文·桑德斯(Steven Saunders)已经在自家的猕猴桃果园里做了测试。
桑德斯说:“如果需要,机器人可以全天无休地采摘果实。这意味着人力可以用在别的工作上🙍🏼,大幅提高生产力。”他和他的团队也在开发能够收割其他农作物(比如芦笋)的机器人。他介绍道:“问题在于,没有一种通用的办法能采集所有蔬菜水果。摘苹果与摘草莓、蓝莓的方式完全不同,每种农作物都需要定制的机器人。”还有其他公司在研究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Harvest Crop Robotics公司正在研发能自动收割草莓的机器,剑桥大学的研究员则研制出了采摘生菜的机器人。但因为成本过高🚵🏻,农业机器人化很可能只有最富裕的农民才能用上。艾斯丘说:“在农业上使用机器人的最大障碍,肯定是农场主的投资能力。他们的经营利润相当微薄,要他们在前期斥巨资购买机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也看到了肉类行业在社交安全距离的限制下所面临的困境。肉类加工厂的确诊病例一直居高不下💓。尽管这些加工厂环境极其卫生🧜🏻♀️,但厂里噪声巨大,工人们工作时只能大声叫喊,如此会释放出更多病毒。同时🪫🧚🏿♀️,要想不靠近别人就完成这项工作相当困难🫵🏽❤️。大约90%的粮食都留在了产出国内或者所在的大陆境内,但这并不能避免粮食短缺。供应链上的很多食物都依赖于“及时系统”。这其实只是阻止人们将货物填满大型仓库的一种方式。就像英国超市的面粉短缺,我们有足够的食物,只是没有放在合适的地方。食品供应链是高度精确的网络,产品会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商店。这就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也意味着食品会尽可能少地留在货架上。在封锁期间🧑🏿🏫,城市农场主和本地生产者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有人正以供应链的问题为证据,证明供应链系统已被打破,认为我们应该从微型生产商那里购买超本地化的产品。虽然我们确实需要减少供应链的环节,但创新者正在证明🎣,我们可以同时实现本地化和规模化。地下农业表明,如果你知道寻找正确的地方⌨️,大城市里有空间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我们要做的,是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土地。来源🧛🏽♂️🏌🏽♀️:“Four Square Roots farmers harvesting basil from vertical hydroponic towers inside an indoor urban farm.” Square Roots, squarerootsgrow.com/.
卫星技术在供应链中也有一席之地👩✈️。利用在太空拍摄的图像♻,我们可以测量土地的养分,找到新的耕地,更有效地进行耕作👉🏼;我们还可以对农田养分的缺乏做出及时反应,快速处理土壤的问题。当然👠,最脆弱的人群能体会供应链错误最严重的影响🎶🏇🏿。但布胡诺乐观地指出,这场大流行病可能是一次难得的变革机会𓀎,让我们思考如何让食品供应系统不仅更具弹性,而且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发展。他说:“疫情给了我们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重塑食品供应系统👩❤️💋👨📆。”对我而言,供应链中最令人沮丧的错误之一🤌🏻,是大量的家庭食品浪费🧚🏽♀️。在所有被扔掉的食物中,70%是人们本可以吃掉的,约40%的食物是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被浪费掉的。如果扔掉了这么多食物🕵🏼🧚🏿♀️,那么改进将食物装进盘子的过程就毫无意义。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生产的每一样食物,尤其是当前全球每九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挨饿🧘🏼♂️。美国公司Apeel提出了一个办法👩🏻🍼,可以延长新鲜果蔬的保质期,这将减少食物浪费🚚🐗。Apeel公司研究了水果皮的特性🧛🏽,制造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涂层🕷,可以涂抹在果蔬上,大幅延长果蔬的保质期。这种涂层甚至是由食物加工过程中经常丢弃的果皮、果核等制成的。无论是采摘果实的机器人、太空科学家还是地下农场,新冠疫情都告诉我们,危机之处也有机遇。食品供应链已经存续了几千年,而现在正经历着现代化的改造。* 本文仅代表写作者个人观点,
与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立场无关🫴🏿。
* 标题由编译者自拟。
* 插图由编译者选摘🛴。
选 题:吴建峰
翻 译🌔:江默柔
审 译:王梓诚
排 版🥘:朱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