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政宇 发布时间🏃🏻♂️:2025-02-28 来源:富达平台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前言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MSC)于2月14日在德国慕尼黑启幕,全球安全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承诺趋于保守,而欧洲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战略困境。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的讲话成为慕安会召开前的焦点,他明确表示🧑🏼,美国将不再“主要关注”欧洲安全,并要求欧洲国家承担乌克兰未来军事援助的绝大部分👪,同时提高国防预算至GDP的5%♥︎。这一表态不仅将重新定义跨大西洋安全关系,也使欧洲必须尽快思考并决定如何填补美国留下的安全空缺👮🏽♀️。
2025 年 2 月 13 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举行新闻发布会。来源:路透社
01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MSC)于2月14日启幕🦜,全球安全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尤其是美国政策调整对跨大西洋安全体系的影响日益显著。俄乌冲突持续,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承诺逐步收缩👲🏻,而欧洲国家则被迫重新审视其安全与防务政策🍮。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北约会议上的讲话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他明确表示,美国不再“主要关注”欧洲安全🚣🏻♀️,并要求欧洲承担乌克兰未来军事援助的绝大部分,同时提高国防预算至GDP的5%。这一立场不仅影响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也可能加剧北约内部的紧张关系,促使欧洲国家加速迈向战略自主🧚♂️。
美国的政策调整表明🔌,华盛顿正重新评估全球安全优先级,试图减少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以集中资源应对印太地区的挑战👛。这一战略转变与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一脉相承🏄🏼♂️,强调欧洲应当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并自行承担军事和经济负担。然而,特朗普政府在如何处理乌克兰问题上缺乏一致立场。在短短48小时内,特朗普及其政府高层在短短48小时内就与俄罗斯的潜在谈判发表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立场🧔🏽♂️,导致北约成员国和欧盟领导人对美国政策的连贯性产生严重质疑,并对美方安全承诺的稳定性表达强烈担忧。欧洲国家担心,美国可能在未充分磋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做出重大让步,削弱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影响力✝️。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试图缓解外界对特朗普向俄罗斯过早让步的批评,强调如果莫斯科不接受令美方满意的协议🧑🏻🦼,美国仍将考虑对俄实施制裁,并未排除向乌克兰派遣军队的可能性。然而🌤,万斯过去曾公开表示自己“并不真正关心乌克兰的未来”🧛🏼♀️,这一表态使其最新言论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JD Vance 在德国慕尼黑🫖。他之前曾表示“并不真正关心乌克兰的未来”。来源:卫报/摄影:Matthias Schräder/AP
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战略调整不仅凸显了美欧安全合作模式的裂痕🎳,也成为跨大西洋安全体系重新定位的关键指标。美国对乌克兰问题立场的变化🥅,直接影响欧洲的战略自主性,并对北约内部权力分配👇🏿、欧洲国家安全承诺以及俄欧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美欧在如何定义乌克兰未来及其安全保障模式上的分歧🚤,已成为衡量西方联盟稳固性的重要标志☝️。赫格塞斯明确表示,恢复乌克兰2014年前的边界“不现实”,同时排除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这一表态意味着美国正在从支持乌克兰全面收复失地的立场,转向一种更加现实的“妥协”立场,可能试图推动乌克兰接受“冻结冲突”甚至以领土换取和平的选项👨🏿🦲。然而𓀐,这一立场与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东欧国家的承诺相冲突🙇🏻,可能导致北约内部出现进一步分歧。长期以来🤸🏻♀️💄,欧洲国家在安全政策上依赖美国,而美国立场的变化迫使欧洲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战略自主的能力。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投降式和平”将对所有相关方造成灾难🩼,而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前爱沙尼亚总统卡娅·卡拉斯则严厉批评美方采取“绥靖政策”,认为任何未包含乌克兰的谈判都不会成功。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表示🧝🏻♀️🦨,如果俄罗斯确实愿意进行谈判,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由乌克兰自己决定。图片来源:Tschaen Eric/ABACA/REX/Shutterstock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内部对于如何处理乌克兰问题仍然存在显著分歧。尽管特朗普政府寻求与普京展开谈判,并可能给予俄罗斯一定程度的让步,但美国国会的部分共和党参议员对此持谨慎态度🧗🏿。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约翰·科宁(John Cornyn)强调🥷🏽,乌克兰应当自主决定和平协议,而非由外部势力强加。此外,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表示,乌克兰的长期独立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一言论暗示华盛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提供安全保障🙋🏽。然而🤲🏽,特朗普政府是否会真正兑现这一承诺,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欧洲方面👳🏻♂️,美国减少对乌克兰支持的立场引发了广泛担忧。欧洲各国早已预料到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削减对乌克兰的援助,但对美方缺乏规划🧗🏼、未与盟友充分磋商的做法感到震惊。欧洲官员普遍认为💂♂️,如果特朗普政府单方面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并在未征求欧洲和乌克兰意见的情况下做出重大让步,将严重损害欧洲的安全利益🗾。马克龙强调,普京是否愿意真诚地停火仍是关键问题,而欧洲需要在地区安全框架内发挥主导作用,以确保自身利益不被边缘化。卡拉斯则进一步警告🕝🤸♀️,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最强大🧙🏼♀️、最经济”的安全保障措施,如果乌克兰被排除在北约之外,欧洲将不得不承担更大的安全风险。
北约内部的紧张局势也在加剧。赫格塞斯在北约总部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允许任何人“把山姆大叔变成‘傻瓜大叔’”,并强调欧洲应对自身防务负主要责任。这一表态表明,美国可能逐步削弱其在欧洲的安全角色🕵️,要求北约欧洲成员国承担更多义务。然而👩🏻⚖️,欧洲国家能否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仍然存疑。目前,许多欧洲国家的国防预算仍远低于赫格塞斯提出的GDP 5%的标准,而军队建设和武器采购则需要长期规划和资金投入🦵🏿。尽管德国🫱🏼🤏🏼、法国等国家近年来开始增加国防支出,但要完全取代美国在北约的安全保障作用仍需较长时间。赫格塞斯的表态可能会促使欧洲进一步推动“欧洲战略自主”计划,包括法国和德国主导的“欧洲军”构想,但鉴于欧盟内部在防务问题上的分歧🤱🏽,该计划的推进仍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进展使其在谈判中的立场更加强硬。特朗普政府的让步可能被解读为对俄罗斯的默许🥱,使得普京在未来的外交博弈中占据优势。此外,特朗普提出俄罗斯可能重新加入七国集团(G7)📨👊,作为其重新融入西方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这一提议不仅引起乌克兰的强烈反对,也使得欧洲领导人担心特朗普政府未来可能在谈判中给予俄罗斯更大的让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明确表示🧑🏻🤝🧑🏻,乌克兰无法接受任何未经其同意的协议♝,并警告如果背着乌克兰达成协议,战争仍将持续。
在本次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框架下,乌克兰问题依然是美欧安全政策协调的核心议题▶️,其处理方式不仅关系到乌克兰的未来,也直接影响跨大西洋联盟的凝聚力与北约内部权力格局的演变💎。欧洲领导人可能会利用此次会议向美方施压😖,要求其在对乌克兰的支持上保持一致性🙇🏼,并避免过早向俄罗斯做出让步。然而,特朗普政府内部缺乏统一立场,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使得欧洲在未来的安全政策上不得不寻求更大程度的独立性。
02
2025慕尼黑安全会议官网信息显示🌐,14日,会议的主要议程将聚焦于全球安全挑战,涵盖全球治理、气候安全等诸多议题。15日,与会者将围绕国际秩序的现状以及地区冲突和危机展开辩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前景将成为会议第二天的焦点议题。16日,会议将重点讨论欧洲的全球角色。针对本次会议,我们进行如下思考🍴:
1
欧洲如何填补美国留下的安全空缺🫂?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北约会议上强调🤏🏿,美国不再“主要关注”欧洲安全,并敦促北约欧洲成员国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这一立场与二战后美国主导欧洲防务的传统形成鲜明对比。面对美国战略收缩,欧洲国家需要决定是依赖北约框架继续与美国维持安全合作,还是加快构建独立于美国的防务体系。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批评美方“提前让步”🎭,但德国本身的防务能力仍然存在巨大短板🦸🏿。2024年,德国军费占GDP的2%,虽然达到北约最低要求,但远未达到赫格塞斯提出的5%目标。长期以来🚣♀️,德国国防政策以“自卫型防御”为主,国防工业产能受限,难以迅速扩军。尽管柏林宣布增加国防预算,但在人员储备🤵🏻、军备生产和战术部署等方面,德国能否承担更大责任仍存疑问。
法国总统马克龙试图借此机会推动“欧洲战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希望通过“欧洲安全理事会”或“欧盟联合防务机制”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法国的核威慑力量、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使其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但法国能否团结欧盟其他成员国,克服财政约束和政治分歧💴,真正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英国作为欧洲最具军事能力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较大,并在北约框架下发挥积极作用。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重申英国对乌克兰的承诺,并强调英国将在北约框架内继续支持欧洲安全🗡。然而📗,英国是否愿意承担超越北约的防务责任?是否会在美欧关系重塑过程中发挥更独立的战略作用?这些问题在此次会议上并未得到明确答案。
去年 10 月,基尔·斯塔默在唐宁街会见泽连斯基。图片来源🧙🏻♀️:Victoria Jones/Rex/Shutterstock
随着美国对欧洲的安全承诺减少,北约以外的欧洲防务合作成为将被讨论的议题。“欧洲安全理事会”或“欧盟联合防务机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目前,欧盟防务合作仍处于早期阶段🎧,PESCO(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缺乏独立军事指挥体系、联合武器采购机制和统一的战略规划🧑⚖️。此次会议是否能推动更具体的政策落地▪️,将成为决定欧洲防务未来的关键因素🤺。
2
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
乌克兰问题仍是美欧战略互动的焦点👨👧👧👩👧👦。美国副总统JD·万斯在会议期间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但由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航班延误,会谈安排充满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如何处理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前后矛盾。特朗普政府在短短48小时内就与俄罗斯的潜在谈判发表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立场🩺🍱,导致北约和欧盟领导人对美国政策的稳定性产生严重质疑。
同一张桌子,平行的现实: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前)和美国国防大臣皮特·赫格塞斯周四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会议。图片来源👷🏿♂️:Yves Herman/路透社
美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出现动摇,使得乌克兰政府在应对俄乌冲突时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泽连斯基政府是否会接受“部分领土换和平”的可能性⚠️,成为本次会议的关键问题之一。赫格塞斯明确表示🧹,恢复乌克兰2014年前的边界“不现实”👩🏿🍼,并排除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这一表态削弱了乌克兰的谈判筹码👨🏻🦼➡️,同时也可能影响乌克兰军队的士气。
俄罗斯在战场上的进展使其在谈判中的立场更加强硬。特朗普政府的模棱两可态度,使得欧洲国家对美方是否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妥协感到担忧。欧洲外交政策负责人、前爱沙尼亚总统卡娅·卡拉斯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的立场,认为这是一种“绥靖政策”💇🏼,强调如果乌克兰被排除在谈判之外,欧洲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作战🏎。在战场与外交的双重压力下,乌克兰是否能够维持足够的军事支持成为关键。欧盟已经向乌克兰提供超过1450亿美元的援助,但如果美国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欧洲能否独立承担乌克兰的军事与经济支持仍然存在疑问。美欧支持的不确定性使乌克兰政府必须在坚持领土完整和寻求停火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在慕尼黑会见美国副总统 JD 万斯。图片来源:Alex Babenko/AP
3
北约是否仍然是欧洲安全的支柱?
自1949年成立以来,北约一直是欧洲安全体系的核心🤐📷。然而🤸🏽♂️,随着美国削减对北约的承诺,这一联盟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赫格塞斯要求北约欧洲成员国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但这一目标对多数国家而言短期内难以实现。目前🕵️,仅波兰的国防开支接近5%👮🏽♂️,而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军费仍停留在2%左右。欧洲国家在军事投入☝️、作战能力和战略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进一步加剧了北约内部的不稳定性♛。
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前夕,不同国家对北约未来的态度分化明显👸🏻:
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及英国等国家仍然高度依赖北约🫷,并将其视为欧洲安全的基石。波兰已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4%,并加快军备现代化,增强北约东翼防御能力。波罗的海国家出于对俄罗斯的深度安全忧虑,也支持加强北约的存在。而英国尽管在脱欧后强化了自身的国防独立性,但仍然强调北约是全球最强的军事联盟,无法被替代🧑🔧🚴🏽♀️。
与上述国家不同,法国和德国正试图推动更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法国一直以来倡导“欧洲战略自主”🧝🏼,希望建立更强大的欧洲安全架构,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德国在经历长期防务开支受限后,近年来加快军备投入,但在防务领导力和军工产业能力方面仍不足以支撑欧洲安全体系的重塑。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印太地区倾斜,北约需要适应新的安全环境,以维持其作为欧洲主要安全保障体系的地位📼🧊。目前北约面临以下关键问题:
资金与军备缺口🧟:美国的军事开支仍占北约总军费的近70%💆🏼♀️,而欧洲国家的军事能力存在严重失衡。一些国家军备陈旧,缺乏现代化作战能力。虽然北约近年推行“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快速反应部队”等计划🤹,但进展缓慢,缺乏统筹协调。
集体防御承诺的可信度: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是联盟的核心支柱,但美国削减在欧洲的驻军规模💅,使得该条款的实际执行力受到质疑🧑🏽🎄。尤其是东欧国家对美国的安全承诺持怀疑态度,担心在俄罗斯威胁升级时🚵🏻,美国可能不会履行防务承诺👨🏽🔧。
成员国分歧加剧:北约的未来发展方向存在严重分歧。一方面👁💃🏻,东欧国家希望加强北约军事能力,要求美国维持军事存在🫲🏻;另一方面,法国和德国试图推动更自主的防务战略,与北约现有机制形成竞争🤮。
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在慕尼黑举行的第 61 届慕尼黑安全会议 (MSC) 上发表讲话。图片来源:Ronald Wittek/EPA
目前,北约仍然是欧洲安全的主要支柱🍙,但若不能适应新形势,欧洲国家可能会加快建立替代性安全机制。赫格塞斯的言论是否代表美国长期战略💕,还是仅仅是特朗普政府的一时政策♓️?如果2028年美国大选后政权更替🐈⬛,美欧关系是否可能重新调整?美国目前的全球战略重心仍然会继续向印太地区倾斜🚞,欧洲安全的重要性可能无法恢复到冷战时期的水平。
03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MSC)在全球地缘政治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不仅关乎俄乌冲突的未来,更可能成为重塑欧洲安全架构的关键节点👩🏽🍼。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地区🚕,欧洲必须决定是否真正迈向“战略自主”⌛️,还是继续在依赖美国与建立自身防务之间徘徊。此次会议的走向可能决定欧洲未来数十年的安全模式。
2025 年 2 月 14 日,美国副总统 JD Vance 在德国慕尼黑商业银行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举行双边会晤时握手。来源:路透社
1
慕安会将把欧洲安全带向何方?
总结会议可能的三种结局,同样也是欧洲安全体系可能的未来选择:
1. 欧洲达成一致🍴,加强独立防务👰♂️:迈向“战略自主”
面对美国逐步减少对欧洲安全的投入🙌🏻,欧洲国家可能意识到👮🏿♀️,只有加强自身防御能力,才能应对当前的安全挑战🌅。近年来,法国总统马克龙持续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主张欧盟建立独立的安全架构,而德国虽在国防预算上有所增长,但在军事决策和战斗力建设方面仍面临挑战。如果法德两国能够在此次会议上达成共识🥷🏽👰🏽♂️,并推进欧洲联合防务计划(如PESCO🙇♀️、EDF等),则欧洲有可能建立起更为自主的安全体系。
然而,欧洲防务一体化仍然面临许多障碍📼。首先,部分北约成员国(如波兰、波罗的海国家)仍然高度依赖美国的安全承诺,并对法德主导的欧洲防务计划存有疑虑。其次,欧洲军事工业的碎片化问题严重🤦🏿,不同国家拥有各自的武器体系,缺乏标准化和协同作战能力。美国空军仅使用11种战斗机,而欧洲却有19种不同类型的战机🧑🏼🔬,导致作战兼容性低下。要实现真正的欧洲防务一体化,需要在军事采购🙍🏽♂️🔈、战略规划和部队整合等方面进行根本性改革。
此外,资金问题也是一大挑战👳🏻🔘。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提出的“欧洲国家将国防预算提高至GDP的5%”的要求短期内难以实现📣。目前⇨,仅波兰接近这一目标,而德国、法国等主要国家仍停留在2%左右。尽管欧洲可能加大防务投入,但在短期内建立完整的防务架构仍充满不确定性🙅♀️。
乌苏拉·冯德莱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来源🤶🏽:卫报/图片照片🐅:Ronald Wittek/EPA
2. 安全真空形成👨🏼🦰,欧洲反应迟缓
如果欧洲未能在此次会议上形成明确的战略方向👖,而美国继续减少对欧洲安全的直接介入✊🏽,欧洲可能陷入战略被动,导致安全真空的形成。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在乌克兰问题上体现出来。
乌克兰局势仍然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会议上的表态模糊不清👷🏻♂️,而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未能按计划出席会议,加剧了欧洲国家对美方政策连贯性的担忧🚊。赫格塞斯明确表示,恢复乌克兰2014年前的边界“不现实”,并暗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极低。这无疑削弱了乌克兰的士气,并可能促使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谈判立场。
若欧洲无法填补美军撤出的安全空缺😮💨,俄罗斯可能趁机进一步扩大其地缘政治影响力💇,从而加剧欧洲东部地区的不稳定。这对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构成直接威胁🌦,也可能削弱北约在欧洲的整体防御能力📋。
此外🧛,欧洲国家的协调能力也值得担忧。德国、法国和波兰曾组建的“魏玛三角”原本被寄予厚望,但近年来在推动欧洲安全政策方面乏善可陈🖊。各国政府因国内问题而分心🥏👩⚖️,难以形成一致的外交和军事立场。德国在防务问题上仍然犹豫不决,而法国则希望在北约之外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架构,这种分歧可能导致欧洲在安全事务上陷入瘫痪。
3. 美欧重新调整关系,采取折中方案
最可能的现实情况是🏄🏽♀️,美欧之间通过谈判达成折中方案。美国不会完全放弃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但其角色将发生重大调整,即减少直接军事介入,同时要求欧洲承担更多防务责任。
赫格塞斯提出的“欧洲国家提高防务预算”的要求🤏🏿,实际上反映了美国政府对欧洲安全负担的不满。近年来👨💼,美国在北约的军事支出占比始终维持在70%左右🧑🧒,而欧洲国家的贡献则远低于承诺水平。因此🐻❄️,华盛顿的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彻底撤出,而是希望通过“交易”的方式重新分配美欧安全责任🦧。
此外,美欧关系的调整还涉及经济和技术竞争。万斯在巴黎人工智能峰会上警告欧洲,不要通过监管手段限制美国科技公司的发展🙍🏽♂️,显示出“美国优先”政策已扩展至科技领域。这意味着,美欧之间的分歧不仅仅存在于军事防务领域🧚🏿,也包括贸易、能源和技术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的未来可能演变为“欧洲主导-美国支持”模式,即美国继续在战略层面提供支持🦁,但欧洲必须在战术执行🕴🏼、军费支出和防务体系建设方面承担更大责任。虽然这一方案可以在短期内维持北约的稳定,但从长期来看🐊,欧洲仍然需要建立自己的安全架构,以避免过度依赖美国。
2
美国消极表态使欧洲安全进入“抉择时刻”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无疑是欧洲安全政策新的关键转折点。随着美国战略重心持续向印太地区倾斜,欧洲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必须在“战略自主”与对北约的依赖之间做出抉择。然而👨🏻🦱,这一决定的复杂性在于,欧洲不仅要面对美国削弱安全承诺的现实⛹🏿♂️,还需解决自身在防务体系上的深层次困境。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慕尼黑出席第 61 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来源:卫报/图片来源:Thomas Kienzle/AFP/Getty Images
首先,欧洲军事能力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庇护导致欧洲各国军工产业发展不均,缺乏统一的作战体系和协同作战能力。即便近年来国防预算有所提升,但军备标准化、武器体系兼容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仍存巨大缺陷👩🏼🚒。例如,欧盟成员国拥有19种不同型号的战斗机🧑🏽🚀3️⃣,而美国空军仅使用11种型号💁♀️,这种碎片化的军工体系在战时可能严重拖累欧洲的防御效能。
其次🎱,欧洲内部在防务政策上的分裂进一步削弱了其自主防务的可行性🤵🏼🤞🏻。法国倡导“欧洲战略自主”✋🏼,希望建立独立于北约的安全框架🧖🏻♀️,而德国在防务问题上态度保守👊🏼,更倾向于在北约框架内推动欧洲安全合作🏊🏽♂️。与此同时,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东欧成员国依旧高度依赖美国的安全承诺👩🔬,对欧洲主导的防务体系存疑👩🏻。这种立场分歧使得欧洲难以形成一致的防务政策🤚🏻♻️,导致决策效率低下,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安全事务上的战略主导能力。
此外,地缘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也使欧洲的安全格局更加脆弱。俄乌冲突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了欧洲防务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如果美国减少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欧洲将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责任,而当前欧盟在军费➛、兵力部署以及防务协调方面均难以迅速填补这一空缺。同时,美欧在能源👰🏼♂️、贸易和科技领域的摩擦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对欧洲碳边境税、人工智能监管等政策的不满可能导致双方在安全事务上的进一步博弈。
在这一背景下🥶🏵,欧洲未来的选择极为艰难。如果欧洲无法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并采取果断行动👱🏽♂️,将不得不继续依赖美国,并被动接受美方主导的安全政策👩🏼🚀。这不仅会限制欧洲在防务上的自主性,也可能使其在贸易🤾🏽♂️、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博弈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反之,若欧洲能够克服内部分歧🔍,加速整合防务资源并构建更具独立性的安全架构,或许能够在未来的全球安全格局中获得更大的战略自主权。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欧洲必须突破内部政治障碍,在安全、防务、外交和经济政策上形成更协调、更具执行力的共同战略。